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7日訊(記者 趙楠) 對於現在這樣的一個觀點“中國內需無力是因為老百姓沒錢,中國的儲蓄有一半在極少數人手上”,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張捷分析説:“我們應該更廣泛地想一想,美國的儲蓄是多少?美國的儲蓄都在什麼人手裏?我們知道,美國的老百姓都是借款消費的,他們不但沒有儲蓄,相反還欠著錢;而中國的老百姓是有儲蓄的,相比起來就明顯知道到底是誰富誰窮了。”
張捷還做了另外一個比較。“現在西方的説法是老百姓把錢留給教育不叫消費,留給醫療不叫消費,留著買房子也不叫消費,但是我們把這些消費廣泛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些消費實際上都是中國的內需------買房子是一種需求,教育是學習的過程,醫療也是一樣,都是最常見的消費。而百姓攢錢是為了買房,為了教育,為了醫療,這些錢就是為了消費而儲存的。外國為什麼還想讓中國刺激消費,實際上他們是想讓中國把自己的資源消費光,吃光用光,然後開放他們所謂的那些消費,拉動外需,也就是中國老百姓如果有錢了最好能買點他們的奢侈品,多買點由他們生産的電子産品等。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凡是中國老百姓的消費,沒讓外國人賺到錢的,他們都不認為是消費。”
張捷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是被西方妖魔化了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一個貧富分化的過程。對於西方國家來説,他們的數字是5%(的富人),我覺得單純以數字作為標準來衡量中國的貧富差距是不準確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鄉差別是在逐步彌補的。比如我知道一位司機師傅,他肯定是中國5%的富人,他爸媽給他留下一個小四合院,現在有人出價1000萬,等於説他是有100多萬美金凈資産的人,在美國也算富人,但是別人一説,還是個給人開車的。其實,一些中國的老百姓是有不少凈資産的,農村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宅基地的,這是中國的土地制度保障的,只不過這些房子、這些宅基地不反映到我們的存款或資産餘額上,所以中國的貧富差距有一個被‘妖魔化’的過程。美國有一個數據,就是1%的富人佔有了美國百分之八九十的存款,相比中國,這個數字是很畸形的。”
對於中國如何繼續縮小貧富差距,張捷認為,中國要改善的是最底層的農民的收入,如果糧價漲一些,底層種糧的農民收入翻倍,中國的基尼系數就會下來。“目前中國也在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民只要進了城,有了最低生活保障,貧富差距統計起來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有人説中國經濟這樣那樣的問題,實際上要兩面看,不能過多的妖魔化,也要跟西方做一個比較真實的對比,不能讓他們來搞‘田忌賽馬’,用他們好的地方,來比我們不好的地方,這個事是要全方位地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