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08年,杭州市開始實施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採取各種優惠舉措,鼓勵大學生自食其力,在杭州闖出一片新天地。
3年過去了,有多少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圓了自己創業夢?在創業路上,他們碰到了什麼發展瓶頸?是否有成功模式值得他們去借鑒?
昨天,在杭州市召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研討會上,共青團杭州市委、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氛圍日漸濃厚,目前杭州市註冊成立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已達4560家,參與創業的大學生9960余人,直接帶動大學生就業18850余人。
儘管創業成功率並不高,屢遇瓶頸,但還是逐漸形成了8種創業成功模式,值得即將創業或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們借鑒。
創業現狀
浙江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4%左右,為全國最高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這些年,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在全國各省區市當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1%左右,而全世界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10%左右。
為全面深入了解杭州市大學生創業企業的運營發展情況,提供更好的服務,扶持青年創業成才,共青團杭州市委(大創聯盟)、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大創辦)、杭州市工商局、杭州市財政局聯合開展了“關注大創企業發展,關愛創業青年成長”系列調研,探索建立杭州市大學生創業企業發展指數研究體系。
調研自今年6月30日正式啟動,覆蓋了全市4318家各行各業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訪問和郵件訪問等形式,全面完成了對4000余家調研目標的走訪。問卷回收率51%,其中問卷有效率52.3%。
調研發現,75%左右的被調查的大創企業規模小,不少大創企業只有兩三人,組織機構不健全,盈利甚少,經營困難,沒有完整的財務數據。
“大創”企業善於捕捉新鮮事物,IT、文創、電子商務等佔了57%
經過首個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的扶持、推進,杭州市先後出臺了大學生實訓工程、大學生創業導師制、大學生創業企業聯絡制度、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舉措。
這些措施幫助杭州大創企業實現了資源更加靈活有效整合,促成了杭州多樣性的創業模式,其中,導師+項目,導師+資金,團隊+項目,網絡+實體,創意+資金,大賽+孵化等最為常見。
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的特點在於善於跳出傳統,捕捉社會新奇事物。大學生創業企業中,IT軟體業佔18%,文化創意産業佔17%,電子商務、網絡遊戲産業佔22%,零售業佔20%。
32.9%的大學生創業者選擇創業行業的理由是“屬於新興産業,市場成長率可觀”,24.3%的大學生創業者選擇創業行業的理由是“市場份額還未佔領,潛在市場大”。
94%的大學生創業者年齡在26至30周歲之間
近年來,杭州各部門開展了各類創業講座,創業宣講活動。全市所有高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設立了創業指導中心和創業社團,絕大多數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在高校學生群體和社會中形成了濃厚的創業氛圍。
94%的大學生創業者的年齡在26-30周歲之間,在創業前有相關行業工作經驗的佔65%。58.3%的大學生創業者因為對行業熟悉、易於發揮自身優勢,而選擇該行業創業。
五大瓶頸
集資途徑少,集資數額小
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普遍缺乏創業資金。
目前我國的創業投資機制尚不健全,能通過商業貸款、親友資助、政府資助等方式獲得創業啟動資金的創業者寥寥無幾,資金不足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普遍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
調查顯示,72%的大創企業是通過創業團隊集資獲得的資金,只有9.74%的大創企業獲得了銀行貸款,5.19%的大創企業獲得了創投、風投,5.19%的大創企業享受到了政府創業基金,1.95%的大創企業得到了導師資助。集資途徑少,集資數額小給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造成了很大局限性。
創業經驗欠缺
創業者不僅缺乏創業行業的相關知識,也缺乏創業的經驗,單憑一腔熱血,在團隊建設和管理、市場行情的把握等方面有很大欠缺。
調查顯示,28%的創業者是一畢業就創業,近34%的大學生創業者從未有過自己創業行業的從業經驗。
缺乏核心技術或優勢項目
當前市場競爭激烈,不少行業飽和度高,企業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市場競爭力。
調查發現,註冊持有自己獨立品牌的大創企業不到30%,很多大學生企業在創辦多年後依然規模很小,利潤也少,企業缺乏競爭力。
缺乏風險意識
不少大學生盲目創業,缺乏必要的創業素質,對創業的艱苦性心理準備不足,因而大創企業的存活率較低,倒閉、停業的數量多,市場淘汰率高。
調查中,31.4%的創業者認為心理素質是創業素質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自己非常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