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光明網評論員:11月9日,中央電視臺的報道稱,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披露,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因涉嫌價格壟斷而正被調查。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人民郵電報》發表文章稱,中央電視臺有關對電信和聯通涉嫌價格壟斷的報道“混淆視聽、誤導公眾、錯誤百齣”。
對工信部屬下媒體的激烈反應,中央電視臺官方網站——中國網絡電視臺又有了回應,稱“電信聯通壟斷事實確鑿”。就此,一起國家機關調查下屬企業是否存在市場壟斷的調查,成了國家媒體和被調查企業關聯媒體間的論戰。
但是,實際上,不論有沒有所謂的反壟斷調查,不論有沒有國家媒體與部屬媒體間的激辯,中國的電信市場存在高度壟斷這一事實,難道還是一個問題嗎?在中國市場上,的確有許多行業性的行政壟斷。但是,由諸多壟斷存在的事實,卻並不能得出因為A行業進行壟斷,於是B行業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進行壟斷的結論。因此,自我定位於“B行業”的電信企業,又何來“我好想哭啊”的那麼大委屈呢?
早前幾年,電信企業的市場壟斷,一直是全國“兩會”期間的熱門話題。這個話題,可以輕而易舉地凝聚除電信企業之外的所有人的共識。當然,來自“兩會”的壓力,雖不是市場的解決方式,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電信企業的市場行為。這兩年,也許是電信企業的“公關”,也許是“兩會”關注焦點的轉移,電信的市場壟斷問題不再是“兩會”的一個話題,電信企業真的過起了悶聲發大財的舒心日子。
以北京為例,中國電信推出的最低檔次的129元人民幣包月512K的“我的e家”“套餐”,已經實行了幾年,其價格不見任何鬆動。所以,當北京的電信用戶聽到外地的電信用戶抱怨,説他們每年要花1千多元錢、每月百元左右才能享用2M至4M的帶寬時,真的“好想哭啊”!
市場不相信眼淚,哭聲打動不了壟斷企業。對這一點,中國的消費者應該有著太多的體察。因此,電信企業也不用擺出那麼多普通公眾看不懂、看得懂也無法核實的技術數據來説明中國的電信市場不存在壟斷。市場存在還是不存在壟斷,公眾的判斷標準只有兩個:服務和價格。
在市場分工形成之後,一個行業的産品和服務的提供者,一定是其他行業的産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消費者與生産者之間的交易,不是面對面的交易,完全是以市場作為仲介的交易。因此,生産者的苦衷、委屈以至犧牲,並不在消費者考慮的範圍之內。有誰見過喬布斯絮叨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殫精竭慮苦思冥想出“i系列”,從而以此理由在市場上抬高“i系列”的産品價格?
是的,市場不相信眼淚,但首先不信的就是産品生産者和服務提供者的眼淚。這就意味著,在市場上,沒人聽市場主體絮絮叨叨説自己多辛苦、多不易、多偉大、多重要……沒有好的産品,沒有好的服務,沒有適當的價格,這樣的市場主體就得“走人”——連鋪蓋都卷不走的“走人”。
所以,那些只能提供次的産品、壞的服務、高的價格的市場主體,如果不會因此而“走人”,反之還能安營紮寨,還不許外人進入,那麼,這樣的市場主體之市場行為就是名副其實的壟斷。這也正應了一句西諺:如果它走起來像鴨子,叫起來像鴨子,那它就是鴨子。只不過,硬嘴的“鴨子”,無非要在沸騰的輿論中被多“煮”一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