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週五,央行出爐的10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較9月份有明顯的回升。然而,在央行數據發佈前夕,高盛卻在香港市場出人意料地減持工商銀行。這一舉動引來市場眾説紛紜,其輿論焦點集中于一點:高盛究竟是看好還是看空中國銀行業?
上市銀行投資者今年以來對內地銀行業的態度有著不小的變化。其基本結論是,數年前內地銀行登陸H股市場之初頗為明確的盈利前景已經很難再現,未來兩年銀行業的經營將持續面臨挑戰。
中國銀行業目前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主要並非來自自身原因,而主要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其營運環境帶來的種種衝擊。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國有大行從2005年起陸續登陸H股市場。隨著中國經濟日益密切地融入世界分工體系,中國銀行業在各個細分領域都受益於經濟模式所爆發出的增長潛力。
但是,這一原本運作順暢的國際分工體系在2008年底開始集中暴露弊端。從2008年至今,對國內銀行經營帶來重大影響的各類政策,無一例外均與經濟結構調整相關。
中國銀行業目前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與10年前的中國經濟可謂類似。在2001年至2003年,中國銀行業曾面臨比較嚴重的不良貸款和內控問題。而眼下,內地銀行如何消化平臺貸款?如何避開房地産市場調整帶來的衝擊?如何在資本要求和監管趨嚴的情況下維持盈利增速?這些憂慮亦與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息息相關。
目前問題的關鍵是,已經啟動的這一轉型過程何時能夠走上正軌?這才是諸多投資者認為銀行業面臨挑戰的核心所在。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經濟轉型成功完成,銀行業的下一輪黃金增長期將有望就此起步。
(羅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