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理財週報記者 張偉湘
在一些投資者眼中,港股交易收費本就是一件神秘的事。如今,香港本地券商的佣金戰給這種神秘又增加了一層面紗。
一週前,香港上市券商耀才證券突然宣佈,將給予新客戶網上交易牛熊證和權證最大的優惠。每一筆交易不論金額,統一收費4.88港元。而在此前,香港絕大部分券商對牛熊證等權證交易都設置了收費的最低下限,大約在一筆50至100港元之間。
香港的牛熊證和權證交易一直是世界之最。在今年10月下旬的幾個交易日裏,權證交易額曾一度佔香港市場交易總額的25%以上。以日均交易額700億港元計算,則權證交易就達175億港元。而在平常的交易日裏,這一比例一般維持在20%左右。
事實上,多數香港本地券商的最大收入都來自於買賣港股和權證時的佣金。對於一些大戶,券商會為其提供借貸,有時短期借款的利率可達2%,是香港本地利率的5倍。在一些上市券商的中報中,投資者可以看到,交易佣金的收入有時高達其總營業收入的30%以上。
一筆交易,如果費用從50港元縮減至5港元,則相對收入就下降了90%。
不少香港本地券商的高管説,打佣金戰只利於大券商,而不利於小券商。因為佣金太低,小券商不足以支付運營成本。
不過,香港本地券商的佣金戰由來已久,早在2003年至2005年股市低迷期就已上演,雖然激烈,卻並不稀奇。奇怪的是,據記者調查,現在不僅本地券商“開戰”,就連銀行、外匯交易商等不同的機構都捲入了佣金戰。
匯豐、渣打和中銀是香港的三大發鈔行,也都是同時在幾地上市的銀行集團,實力一流。在最基本的面向散客的股票交易上,匯豐每筆交易的佣金是成交額的0.25%,而渣打的為0.2%;匯豐最低佣金為100港元,渣打則不設佣金限制;匯豐有股票的存入費,而渣打則取消了存入費。至於中銀,對一些大戶,佣金的優惠率比渣打更高,每筆交易才收取0.15%佣金。
這些一連串競爭舉動的背景,可能是銀行利潤銳減産生的壓力。匯豐11月9日剛剛發佈了三季報,顯示其稅前利潤按年急跌35.7%,僅有29.59億美元,遠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50億美元。今年9月,匯豐便開始了在香港裁員3000人的計劃。
渣打面臨的壓力並不比匯豐少,作為總部在英國的銀行集團,渣打一樣需要應對歐洲市場的衝擊,其中的債券減值壓力並不小。
唯一耐人尋味的是外匯交易商的佣金戰。香港本地銀行和外匯機構此前的佣金一般是每筆交易單邊7至8點左右,資産雄厚的客戶可享受低至5點的優惠。本地大型外匯交易商寶來一直是小機構調倉的平臺,它給機構的單邊點差可到3至4點。
不過,一個月前,外資大行花旗旗下的CITIFX悄悄地進入了香港,它給一般客戶的單邊點差只有1.2點。對於大部分香港的外匯交易商而言,花旗幹的就是匪夷所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