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市將從明年1月起重啟醫療機構等級評審,抗菌藥物如果使用超標,醫院將暫不能申報評審,如規定期限內未達整改要求,將被取消當年評審申報資格。(11月10日《北京日報》)
抗生素向來被醫院視為營利的主要來源之一,管理者為何會突然向自己開刀?
首先,對抗菌藥的監管確實在變得嚴格。衛生部明令,要求三級醫院購進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50種,二級醫院不得超過35種;醫療機構住院和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得超過60%和20%。地方如何讓醫院“聽話”執行,使之達標?現在,一個殺手锏就是借醫院評級,將之與抗菌藥是否達標直接挂鉤起來。這是一狠招,因為級別決定了醫院的地位與聲望,以及經營狀況。
這樣做的並不只是北京。據衛生部要求,時隔10多年後,各地正在開始重新啟動新一輪的醫院評級工作。為了完成抗生素調控目標,很多地方自然會採取這樣的做法。同日,《上海證券報》傳來另一條相關的消息,旺季不旺,今年抗生素企業業績難掩下滑,呈現量價齊跌的局面。有分析師認為,今年實施的打擊抗生素濫用的政策導致這一變化的發生。
目前,我們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較為嚴重的國家。據統計,我國抗生素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是美國的10倍,這是一個抗生素的黃金時代。但隨著社會對抗生素濫用的認知越來越多,逐漸意識到它帶來的許多危害。比如耐藥菌、超級細菌的增多,讓人無藥可用,給人們健康帶來不小的威脅。隨著反抗生素濫用的呼聲越來越大,管理者順應民意,加大監管力度,十分必要。
借醫院評級之東風,讓醫院願意對抗生素濫用開刀,這也僅僅是一種外力。要讓抗菌藥物使用別生根結果,一是要結束以藥養醫機制,擺脫對藥物經濟的依賴,走上以技養醫的發展路。二是衛生部門必須常抓不懈,既要嚴管也要激勵,如此才能防止局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