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石化展開全系統住房補貼發放前後歷時十年之久,中國住房制度改革時至今日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在房地産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的特殊環境下,中石化住房補貼似乎並沒有讓員工産生太大的震撼力。
從本質上而言,中石化發放住房補貼屬於解決改制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1998年國務院推行住房貨幣化改革時提出,房價收入比在4倍以上且財政、單位原有住房建設資金可轉化為住房補貼的地區,可以對無房和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職工實行住房補貼。1999年中國石化停止了對職工的福利分房,但此後中石化在2000年進行改制,財政部在2001年對此下文進行指示,但此後部分員工的住房補貼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備受員工詬病。
這十年期間,住房實物分配已在全國範圍內停止,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出臺並實施了住房貨幣化分配方案,多數國有企業也完成了相應的改革。
雖然算是柳暗花明,但中石化多位員工卻對此褒貶不一,很多人對住房補貼發放的公平性仍心存質疑,整體上相當於4個月工資的房補數額顯然杯水車薪。
中石化住房補貼遭遇尷尬的背後,是國內房價不斷飆升,但貨幣分房補貼標準卻多年保持不變帶來的窘境。毫無疑問,目前我國城鎮居民的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與市場房租、房價水平嚴重脫節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國有企業違規發放住房補貼或變相進行利益輸送現象一直屢禁不止。審計署2011年5月發佈的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顯示,三峽集團2007年為職工購買經濟適用房竟然墊款22540.33萬元,截至2009年底尚有7001.33萬元墊款未收回。三峽集團還在2007年至2009年間為職工支付住宅物業管理費用86.28萬元。
此外,中糧香港所屬三亞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人員以低於公司內部折扣價購入該公司開發的商品房,侵佔公司利益130.82萬元。
雖然國家已經叫停實物分房,但部分佔有大量土地的國有企業仍頂風搞自建房。根據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佈的研究課題,中國網通運營公司全額計提了約人民幣41.42億元的現金住房補貼,至2009年12月31日尚有人民幣約25.08億元的一次性貨幣住房補貼未支付完畢。
除了給職工墊付買房款或者賣給員工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房外,一些壟斷企業還自建了豪華福利房。去年底,媒體曝光了河南省虞城縣供電公司違規建別墅問題。
國資委在2006年已下發名為《關於中央企業嚴格執行國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旨在對所有央企的住房公積金和相關補貼進行嚴格的控制;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國企領導不得擅定自己薪酬和住房補貼等福利待遇等。
但不管怎麼樣,住房保障的貨幣化改革不可逆轉,“十二五”末以後將逐步轉為貨幣補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