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50名買家競購曼氏亞太業務 香港清算指示混亂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9日 07: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陳瑩瑩

  已申請破産保護的美國期貨及衍生品經紀商MF Global(香港稱作“明富環球”,又譯作“全球曼氏金融”)近日成為多家機構的收購對象。

  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中資投行中銀國際有意收購明富環球,並已進入實質性接觸階段。中銀國際在10月28日就透過中間人了解並核實信息,隨後開始接洽。

  11月8日,畢馬威香港主管之一、明富環球香港分支的臨時清盤人之一侯柏特(Patrick Cowley)對本報記者表示,“有不少機構對明富環球的亞洲業務提出競價申請,截至上週六,已收到超過50個收購明富環球的意向。出售程序已進入第二階段,希望在本週內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

  侯柏特透露,作為香港方面的臨時清盤人,他們將在本週內與潛在投資者進行商討。

  交易方式猜想

  明富環球在亞洲的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擁有大規模的衍生品業務,並於香港、東京、台北設有辦事處和子公司,與印度的Sify Technologies設有合營公司。據其最新一份年報,明富環球的總資産高達410.5億美元,其中亞洲業務的收入約為216億美元,佔其全球收入14.4%。不過,這個龐大企業的身後也背負著396.8億美元的債務。

  侯柏特透露,對明富環球感興趣的亞洲買方包括大型金融機構、明富環球先前的競爭對手,以及其它希望在亞洲市場立足或擴大期權和衍生品業務的地區機構投資者。

  “中銀國際有可能只是收購明富環球在倫敦及香港的業務。”一位外資投行的交易員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面臨著資金鏈緊張等問題,加上歐債危機對外資銀行的影響仍不清晰,全面收購不是明智的選擇。

  海通證券經濟及策略師黃熏輝指出,中國銀行可能會選擇先通過旗下的中銀國際去收購明富環球,然後再把資産轉給母公司。黃熏輝向本報記者表示,期貨商的角色比較簡單,交易系統是業務成功與否的核心,地域問題不會成為業務發展的限制,明富環球可以為中銀國際提供良好的大宗商品投資平臺。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而中國銀行也正在英國組建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並將向倫敦金屬交易所申請“二類”會員資格,預計到2012年才有望獲批。

  中國銀行一位從事貴金屬業務的交易員向本報記者介紹,近年來,集團貴金屬交易業務拓展很快,在大宗商品交易業務上都會做全額對衝,因此風險不大。2011年中國銀行的中期報告顯示,期內集團的貴金屬銷售收入達422.4億元,同比增長94.38%。

  香港清算指示混亂

  侯柏特向記者表示,他與明富環球在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其它管理者進行了協調,希望把亞太業務作為一個整體來出售。

  “這是一個一體化的平臺,我們的想法是,對於那些希望入主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日本市場的意向方,此業務才最能體現價值。我們從有興趣的買方那裏獲得的信息也是這樣的。”侯柏特説。

  另有消息稱,麥格理集團也可能是明富環球的潛在買家。麥格理有意保留明富環球駐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場內交易團隊,使其保住LME的經紀會員身份,以場內、電話及電子方式進行交易。

  除了出售業務,明富環球在香港的清算事宜也讓眾多投資者著急。明富環球(香港)的申請清盤已進行了一週,不過香港證監會于11月4日晚上宣佈,容許透過明富環球在海外交易所進行的買賣盤轉倉或平倉,變相鎖倉兩日。

  “期指變動很大,交易資格兩日的暫停增加了投資人按金的風險。”黃熏輝表示,與明富環球的香港業務有挂鉤的金融機構中,損失最大的可能是投入資金量較大的基金公司及券商。

  對此,明富環球的香港臨時清盤人畢馬威在11月7日發出聲明,明富環球在香港的現貨、期貨及期權交易,大部分已按指示平倉或轉倉。明富環球亦已將客戶就海外盤的平倉或轉倉指示,轉交海外經紀(包括明富的海外附屬),並與其商討交易現況。

熱詞:

  • 曼氏
  • 香港證監會
  • 競購
  • 倫敦金屬交易所
  • 中銀國際
  • 業務拓展
  • 業務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