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香港《南華早報》11月7日文章】題:北京不充當希臘戲劇的主角是明智的
隨著希臘悲劇上周在戛納上演——20個主要經濟體的領導人會聚在這裡,應對因希臘的金融和政治問題而惡化的歐洲債務危機——數千公里之外,中國人以複雜的心情關注著這—切,酸甜苦辣各味雜陳。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國際領導人論壇中的主要明星,與會者和記者們仔細傾聽著胡錦濤主席和中國其他高層官員的每一句話。胡錦濤敦促各國共同努力解決全球經濟危機。
體現中國國際地位的最佳信號莫過於看到在這次峰會之前歐洲領導人公開向中國尋求幫助。
歐洲金融穩定機構負責人克勞斯 雷格林最近前往北京,討論中國能否從其外匯儲備中拿些錢救助歐洲。
另外,中國國有媒體沒有忽視這樣一點:因國內的危機而受到削弱的美國一直在努力保住其萬眾矚目的中心地位,這是在歐洲求助於中國之時美國影響力削弱的一個確鑿無誤的跡象。
但是從國有媒體的反應和網絡聊天室裏的評論來看,中國人的自豪感中又帶有謹慎和苦味。
國有媒體迅速駁回了中國成為歐洲“救星”的説法,互聯網用戶則對窮人為什麼該花數十億美元來幫助富人提出了質疑。
一些網民在網上發表評論,提醒政府中國仍有2億多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以下。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海外媒體突出了這樣的角度,即中國對歐洲尋求幫助的請求反應謹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救助歐洲會引起公眾潛在的強烈反對。實際上,中國的謹慎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常識。中央領導人早就明確表示願意幫助歐洲,不僅因為中國希望成為負責任的國際利益攸關方,而且因為這符合其自身利益。
中國領導人決心不在救助歐洲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其冷靜值得稱讚。正如胡錦濤所説的那樣,解決歐洲債務問題主要還是要靠歐洲。另外,任何人在堅決承諾為擴大的歐洲救助基金提供資金之前,都需要先了解具體內容並迫使對方就資金的安全作出保證,而這些正是目前所缺乏的。
同樣有趣的是,歐洲是否應該求助於中國的問題也使歐洲內部發生了分歧,一些歐洲人敦促歐洲不要尋求中國的資金。他們擔心中國會要求歐洲做出太多讓步,例如(讓歐洲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會使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變得更加困難,以及要求西方承諾減少對中國人權記錄或人民幣的批評。歐洲人必須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他們不可能兩面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