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江南嘉捷“不差錢”也上會 集體股權零收益退出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9日,證監會主板發審委將對江南嘉捷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南嘉捷”)進行首發上會審核。目前,招股資料顯示公司存在“集體股權零收益退出”的歷史問題和專家指其“不差錢”已引起市場關注。

  專家指其“不差錢”

  招股資料顯示,江南嘉捷本次IPO主要用於擴建廠房電梯生産項目與技術研發中心及改造項目,合計資金需求共34547.97萬元。目前,江南嘉捷已自籌資金提前實施了電梯生産項目,截至2011年6月30日,該項目已投入16816.56萬元。

  但從公司招股資料顯示的現金流情況(詳見右表)來看,江南嘉捷似乎並“不差錢”。招股資料顯示,江南嘉捷認為現金流量情況良好,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較為充裕,資金回收情況良好,基本能夠滿足公司日常發展需要。

  對此,財稅專家馬靖昊指出,判斷一家公司是否缺錢,可看其自由現金流。從江南嘉捷2011年1-6月的財務情況來看,假設暫不考慮其增長趨勢,公司今年一年的自由現金流量將近2億元。公司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入電梯生産項目,總額為31067.97萬元,且目前該項目已經投入超過一半;況且項目投資都是按照進度採用分期付款方式,因此,從現金需求及供給角度來看,江南嘉捷即使不通過募資亦能完成上述項目,算得上“不差錢”。

  集體股權零收益退出

  招股資料顯示,江南嘉捷的前身是設立於1992年6月的蘇州市江南自動扶梯廠,經過了股份合作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的3次改制,最初的集體企業在15次股權轉讓後,集體股權卻意外零收益退出。

  根據公司招股資料,個人股權介入發生在1995年4月由集體企業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當時集體産權比例尚佔40%;同年7月,代表集體股權持有方的虎丘鄉農工商總公司便以1元/1元出資額的價格部分讓權于錢氏家族,集體産權降為35%;1998年3月20日,第二次集體股權轉讓發生,集體産權降為25%;2000年,部分集體股權再次以原價轉讓于金氏控股的江南集團,集體股權僅剩6.25%。2002年,股份合作制企業變為有限責任公司,且在此之前的屢次集體股權轉讓均未披露原因;此後,集體股權的轉讓披上了“增強對管理人員激勵”的華麗外衣。改制當月,集體股權再次以原始價轉讓給包括金、錢、費、王四大家族在內的個人股東,集體股權僅剩3.63%,本次轉讓的定價原因是“以凈資産為基礎,並考慮改制時未剝離壞賬及職工安置等因素”。

  對此,大同證券IPO投資顧問劉雲峰指出,上述原因是改制前全體股東的事,集體股權轉讓定價因而被壓低未免牽強。

  2003年,集體股權壽終正寢,這次則是“為了深化企業改革”,集體股權全部退出,並將股權再次以原始價轉讓予楊金鳳。楊金鳳的表現也令人疑惑。招股資料顯示,上述轉讓半年多後的2004年7月,楊金鳳將其所持股權原價轉讓給包括四大家族在內的11名自然人股東。公司隨即進行了兩次盈餘公積、資本公積轉增等增資。

  劉雲峰指出,楊金鳳出現可能是為代持而來;如果是代持,那麼2004年7月的轉讓就是要趕在增資前完璧歸趙。具體為何代持、又為何限時轉讓,其中原因雖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司用集體股權對管理人員進行激勵卻以“零收益”退出,無論如何是説不過去的。

  

熱詞:

  • 嘉捷
  • 集體産權
  • 股權轉讓
  • 集體企業改制
  • 招股
  • 江南
  • 收益
  • 股份合作制企業
  • 2004年
  • I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