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就證券發行定價向郭主席進一言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7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理財週報記者 汪江濤

  鄙人不惴淺陋,就證券發行定價向證監會“新班長”郭樹清進一言。

  證券發行是股市源頭。A股發行歷史上,“奇跡”不少。一年半前148元天價發行的海普瑞,目前複權價只及發行價的一半;有首日開盤48元,目前複權價僅10元的中石油;有欺詐發行上市的綠大地;有上市當年即每股巨虧高達0.86元的紅光實業;有新研股份等100多倍PE發行的十多只股票;有創業板運行兩週年時47.6%的破發比例……

  A股發行市場是個怪胎,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資金的“三高”痼疾依舊;包裝上市、PE腐敗現象層出不窮。從制度上進行頂層設計、修改完善現有發行機制,勢在必行。

  證監會既是發行規則的制定者,又是監管者。新股發行過程中,公眾投資者參與程度低。所謂“公開”不過是提前公佈的一份發審委員名單。對於媒體和社會關於擬上市公司預披露材料真實性的各種質疑,管理層缺乏有效回應機制。近期就有和佳股份在“會後事項”中,兩名發審委員被更換而“過會”、管理層噤聲的咄咄怪事。

  23名創業板發審委專職委員,來自律師事務所的至少8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至少13名,這兩大與上市公司有直接利益關聯的委員佔多數地位。

  且不論專業水準高低,單就個人喜好、不同時期審核側重點搖擺不定來看,審核過程中主觀的、人為的因素偏高。無怪有傳第一次發行失敗的八菱科技,其女董事長淚灑發審會以博同情的事件。(八菱女董事長最新被報道已在發審期間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發審委不會連這麼重大的事件都不知曉吧?)

  如果説,考慮“融資難”的現實,核準發行是無奈之舉。那麼,主動回應公眾投資者關切,建立發審過程中的監督互動機制——近期開始選擇性披露部分公司“未過會”原因,可謂當務之急。儘早建立發審核準制度下的信任機制,讓公眾投資者擺脫A股“圈錢”、“濫發”的印象,已是形勢所需。

  糾結的還有發行節奏管控問題。“過會率”成為一個高頻詞,企業為“過會”而“過會”,權力尋租空間巨大。吊詭的是,從第二階段發行改革以來,管理層想給市場傳遞“發行市場化”的印象。但實際上,仍不難看出人為調節的諸多痕跡。

  不止是發審環節,緊接其後的詢價、定價環節也有大的優化空間——

  比如新股網下認購不超過20%的規定,造成機構投資者獲配數量不多、“打新”試錯成本不高,由此亂報價、關係報價行為屢禁不止;比如作為新股最大買方的公眾投資者,只能被動接受詢價機構的定價而毫無發言權;比如作為機構詢價重要參考的公司價值報告,由承銷商自行作出且不公開定價推算過程,承銷商高估值已成習慣;比如儘管增加了第七類詢價對象,但整體詢價對象數量仍然較少,新股定價被操縱空間仍大……

  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相信學者型官員郭主席的智慧,期盼證券發行市場刮骨療傷。

熱詞:

  • 過會
  • 進一
  • 複權價
  • 新股網
  • 證券發行市場
  • 破發
  • 新股定價
  • 公眾投資者
  • A股
  • 詢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