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去年還供不應求的太陽能電池,今年就在遭遇大規模停産,業內人士分析説,除去歐洲太陽能市場遇冷的因素外,過去幾年大量企業和資金進入光伏行業淘金,也是今年光伏行業出現價格戰的主因。業內人士認為,開啟國內的消費市場,將是拯救過剩光伏産能的主要途徑。
過去數年中,光伏行業的巨大財富效應吸引了大量企業蜂擁進入,搶著來發“陽光財”。而傳統的光伏一線企業則大規模擴産。這股擴張潮至今未息,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光伏産能過剩為1000萬千瓦,其中800萬千瓦來自中國。
晶澳太陽能公司 首席執行官方朋告訴記者, 2006,2007年多晶硅的價格非常高,所謂擁硅為王,中國的企業,當時還是,一是太陽能産業、製造業這邊高速發展,另外一個對多晶硅的歷史情況不是那麼清楚,所以就把它看成一個非常暴利的行業。就有一大批沒有規模沒有技術的、有規模有技術的,都投進去了。
目前我國生産光伏産品的企業已經超過600家,而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部在海外,而且主要集中在歐洲。今年的歐洲債務危機讓歐洲光伏蛋糕急劇縮水,中國光伏業急需尋找新的市場。
新疆天和聚能光伏科技公司 總工程師 張德勝告訴記者,因為今年有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光伏組件90%以上都是出口的,屬於出口型産業,那麼受到出口影響,它的庫存就會增加,所以最近光伏組件的産品都在下滑,它是一個不正常的價格。
許多企業將拯救國內過剩産能的希望放在了內需市場的啟動上。但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發電市場還處在培育期。業內認為,要在補貼政策、農村市場、光伏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等各方面繼續突破,才能全面推動國內應用市場的啟動。
中亞環地衛星科技服務公司 工程師 楊景輝告訴記者,現在我們企業吧,也比較困難,訂單每個月都在下滑,甚至有一個月接不到一個訂單,但是我們非常看好新農村市場,農村路燈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