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摻雜造假 違規添加 倣冒藥品
保健品市場亂象橫飛
近年來,保健品市場發展迅猛,年銷售規模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保健品行業也逐漸成為摻雜造假的“重災區”———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分子用非食用物質加工名貴藥材,在保健品中添加多種違禁成分,或者假冒藥品進行銷售,給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埋下重重隱患,前段時間一直備受關注的血燕事件就與此類似。更令人擔憂的是,此類違規現象不僅屢禁難止,而且花樣不斷翻新。
名貴藥材造假利益驚人
用普通人參加膠水拼接而成的“野生參”,浸水後能搓出一團泥巴的“冬蟲夏草”,腹腔中灌入了石灰粉的“海馬”,色素染成的“血燕”,硫磺熏制的“白參”……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各種名貴中藥材的價格一路走高,部分品種甚至供不應求。
馬來西亞農業及農基工業部獸醫局總監阿布德 阿齊茲 本 賈邁勒丁對記者表示,馬來西亞出産的燕窩都是“白燕”,沒有所謂“血燕”,“血燕”只是商家為了獲取更高利潤而製造的噱頭。馬來西亞一些業內人士也透露,“血燕”其實是在加工作坊裏,對白燕窩進行熏制或染色後形成的。造假者會把鳥糞厚厚地鋪一層,然後隔著木板或網架在上面放燕窩,打開取暖器對整個環境加熱,一週後打開盒子,燕窩就成了“血燕”。
“名貴中藥材價格動輒上千元,造假的利潤相當驚人。”一位長期研究中藥材質量的業內人士(上海市中藥質量監督檢驗室葉愈青教授)介紹,國內名貴中藥材造假主要有三種手段:
其一,“易容術”。除了比較常見的用硫磺熏蒸藥材進行美白之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把個頭較小的野生參,甚至普通的園參作為原料,使用強力膠等一些化學黏合劑,拼接成體型較大的野山參,然後高價出售。
其二,“增肥術”。冬蟲夏草被稱為“軟黃金”,造假者會用膠水在蟲體表面黏上鉛粉,用高錳酸鉀等化學藥劑浸泡,或者將鉛絲插入蟲體。經過類似增重處理的冬蟲夏草,重量可以比實際份量翻一番。
其三,傍名牌。中藥材品種繁多,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別。有的造假者用外觀比較接近的植物,如石仙草、羊舌蘭等冒充石斛;用亞香棒蟲草、尼泊爾蟲草等冒充冬蟲夏草,而其功效、價格等都相差甚遠。
違規添加“滿天飛”
按照上海市政府為期半年的集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統一部署,上海公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聯合開展“亮劍”行動,依法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行為。5月18日以來,相關部門連續三次發佈查禁通知,對被檢出違禁成分的“粒可瘦田田雪清減潤腸膠囊”等37個批次保健品實施全面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