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曹開虎
包鋼稀土(600111.SH)最近通過收儲、停産等試圖穩住稀土價格的舉措並未奏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並未牢牢控制包頭稀土的開採,主要原因是包頭擁有大量的小鐵礦,包括非法的小礦山。
“儘管其控制了包鋼旗下的稀土開採,但是控制不住包頭大量的小鐵礦。包頭鐵和稀土伴生,包鋼稀土以外的稀土礦來源主要就是這些小鐵礦,而這些小鐵礦生産出的稀土數量每年並不亞於包鋼稀土。”包頭當地一家稀土應用企業高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這不僅是包鋼稀土遭遇的難題,也是整個中國礦業界目前遭遇的困境——集中度分散,無法形成合力,資源浪費嚴重,而國際上礦業普遍都由大企業主導,如必和必拓、力拓等旗下許多礦種都是行業內龍頭。
為了進一步整頓國內礦業市場,國土資源部昨天召開了全國礦産資源開發整合暨礦業權實地核查總結表揚電視電話會議,會上對我國礦業權的整頓情況進行了全面盤點。
2005年8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決定從治亂、治散、治本三個方面對全國礦産資源開發活動進行全面整頓規範。截至目前,全國礦業權的家底已基本摸清,全國約有4萬個探礦權, 11萬個採礦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企業制度研究室主任羅仲偉教授告訴本報,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實行的是調動各方積極性,“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為主線的鼓勵礦業發展的政策。
“其結果是地方政府擁有中小礦産資源開發的審批權,‘一哄而上’全民辦礦的局面就此形成。”在羅仲偉看來,在礦業有序發展的法律法規相對薄弱、礦業管理體制沒有理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小企業短期化行為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忽視安全現象不可避免。
國土資源部意識到,由於多方面歷史性因素,國內礦産開發一度呈現“多、小、散、亂”的局面,不少地方大礦周邊是小礦,小礦“礦挨礦”,礦下還有礦,嚴重影響安全生産、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同時,礦産資源管理基礎薄弱,部分礦業權交叉重疊、實際情況與登記數據不一致,存在界線不清,底數不準等問題,嚴重影響礦業權市場建設和礦産開發持續健康發展。
加拿大埃爾拉多黃金公司一位高層曾告訴本報,在國內開發礦山資源,地方政府此前傾向於將一個整體礦脈分出讓給多個礦業開發主體,各個企業從不同方向去開採,無法形成一個整體,沒有統一的規劃,資源很容易浪費。
國土資源部強調,通過最近幾年的整合,一大批歷史上形成的大礦小開、一礦多開、“樓上樓”、“礦中礦”礦業權重疊造成的安全生産隱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