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報道,在山東、廣西等多家超市,一些包裝上根本沒有“有機”字樣的商品,在超市價錢上卻變成了“有機食品”;有的食品包裝上只貼了“有機産品認證標誌”,但沒有認證機構的標識;有的“有機食品”認證已過期或撤銷,卻仍然挂著“有機食品”的招牌售賣。
對此,有網民認為,專業認證模糊、認證環節隨意性大、監管困難是造成有機食品“李鬼”多的主因。為了讓人們吃上貨真價實的有機食品,國家在健全制度的同時,還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對有機食品的生産流通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實行“無縫”監管,特別是對有機食品認證機構來一次全方面的認證,比什麼都重要。
有機食品“李鬼”多
署名為“宣華華”的博文表示,不知何時起,“有機食品”、“綠色食品”這些新名詞,突然在食品安全危機中吹來一縷新風。然而,姍姍來遲的真相卻如此殘酷,“有機食品”像歷次食品安全危機一樣,終於還是露出真面孔。透過新聞,“有機食品”認證領域的各個環節,都早已亂成了一鍋粥。
署名為“老民向左”的博文表示,最近這些年,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頻繁發作,弄得去超市、集市,看見什麼都是滿眼問號,不知道這些琳瑯滿目、花團錦簇的食品當中,到底有什麼奇怪的成分正在對著我們冷笑。但有一種食品還是挺受人青睞的,那就是得到了“有機認證”的食品。筆者參加過一次有機農産品(13.88,0.27,1.98%)市集,價格那是真貴,而購買者那是真沒有理性,買起來就像不要錢似的。這玩意兒是不是真的值那麼多錢咱們且先不説,這個“有機産品”認證到底是真是假都還是個疑問。
消費者難斷真假
有網民認為,有機食品流通和消費市場混亂,認證模糊、認證環節隨意性大、監管困難是主因。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網民表示,自己對有機食品的定義並不清楚,因為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在外觀、口感上並無差別,因此在超市購物時,只能根據食品上張貼的有機認證標簽進行識別。正是因為一般消費者很難判斷有機食品的真假,一些“偽有機食品”才有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