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走基層 聽民聲)河南永城茴村:農民“耕田有閒醉書法”
新華網鄭州11月2日電(記者劉金輝)73歲的黃昌宗天剛亮就騎著三輪車走村串巷賣手工饃,賣完回家後,他便攤開畫紙,揮毫潑墨。在廚房,饃香撲鼻,在書房,墨香四溢,這就是黃昌宗老人的生活。
“農商為養生,筆墨以娛情”,河南永城茴村鎮茴村文化服務中心的這一對聯道出了當地人的生活情景。在這個村莊,有1000多位像黃昌宗這樣將書法與生活融為一體的人,種地、做小生意是為了生活,研習書法是怡情、是養心。
也許在別的地方很難想象,騎著三輪賣饃的、開著拖拉機賣煤的、扛著鋤頭種地的農民拿起筆來,竟然能寫出讓人嘖嘖稱讚的一手好字。在這個被譽為“豫東書法村”的地方,有7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8位河南省農民書法家協會會員,26位商丘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還有被傳為佳話的一家人:父親杜起文、兒子杜強、兒媳張倩,都是中國書協會員,13歲的孫女杜立屢屢在全國少兒書法大賽上獲獎。
黃昌宗是河南省農民書法家協會會員,從小喜歡書法,跟隨茴村書法的創始人鄭效治學習書法。他告訴記者,那時家裏窮,買不起紙和筆,就在和面的案板上鋪上一層面,用手指練習書法。
現在,村裏建起了文化服務中心,擁有多間書畫室,提供免費的紙和墨,為村裏熱愛書法的人提供了良好條件。
在文化中心裏,55歲的楊峰有一間自己的創作室,名曰“布衣堂”,進門就看到墻上挂著一幅他自創的詩:“耕田有閒醉書法,推敲詩聯偶栽花。豈只陽春欣白雪,下裏巴人樂更多。”他是個地道的農民,僅上過3年學,但他不僅書法功底深厚,而且經常是靈感一來,就能揮筆作詩。
茴村崇尚書法文化的傳統已有上百年曆史,生於1919年的鄭效治是茴村書法藝術的一代宗師,他擅長隸書和小楷,留下許多墨寶,尤以撰寫漢高祖劉邦斬蛇碑、彭雪楓將軍碑、魯雨亭烈士碑等石刻碑文而享有盛譽。
現在,鄭效治的學生杜起文、張文樂已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已成為茴村書法的領軍人物,他們都在永城市區開設了創作室,其書法作品也能賣個不錯的價格。
茴村書法産生著發散效應,目前,茴村鎮的所有中小學都開設了書法課,原本只在本村舉行的書法大賽現在全鎮愛好書法者都能參加,並不時邀請知名書法家現場指導,切磋技藝。
茴村的很多人都在城裏辦起了書法培訓班,有的從業餘走向專業,專攻書法,經營字畫。
茴村鎮文化站站長寇超傑説,茴村剛剛成立了翰緣書法藝術中心,用於開拓市場,並準備到大城市舉辦書法展,增大茴村書法的名氣,讓茴村書法不僅産生社會效益,也産生經濟效益。
商丘市文化局局長高繼鋒説,要把茴村這種文化傳統延伸下去,農民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要讓農民的文化創作活力充分釋放出來,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