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融時報:中國創新需要提高質量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國際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英國《金融時報》10月26日文章】題:指令未能激發創造力(作者賈米勒安代利尼)

  去年底,中國一家軍事科研機構向外界展示了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將其稱為自主創新的勝利。

  但一些中國頂尖科學家很快就認為這僅僅是一場宣傳攻勢,而不久後人們便得知,這臺“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的主要部件都是由英特爾和英偉達兩個美國公司製造的。

  中國被普遍視作一些人類最偉大發明的發源地,包括造紙術、指南針以及火藥。但今天它更多的是以廉價山寨産品的全球源頭和盜版內容主要避風港而為人所知。

  當代中國在發明創造方面的相對缺乏正是令政府感到驚恐的原因,政府一直將發展科技作為其軍事和民用領域的一個目標。

  為了解決這方面的不足,北京方面構想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和幾十年的發展規劃,旨在讓中國在2020年前成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國家,並在2050年前成為科學超級大國。

  多年來,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每年增加約10%,預計2011年將投入近154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4000億美元)。

  但分析人士稱,主要的障礙之一就在於政府堅持通過指令來激發創造力,命令人們進行創造,並投資于最終常常無用的項目。本土腐敗和猖獗的學術造假也被視作其中癥結。

  北京方面對於增加中國國有和私人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的推動是一個很有説服力的例子,它説明了政府政策不一定能産生希望的結果。

  今年來申請的專利中有約一半是所謂的“實用新型專利”,這種專利不太嚴格、成本較低、所受保護比“發明專利”要少。

  換言之,中國在創新的數量而非質量方面處於世界領先。

  據今年早些時候提交給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稱:“要趕上西方———且不説超過西方———中國就必須解決其創新體系中的一些嚴重問題。”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諸如清潔能源、空間技術、基因排序以及超級計算等領域的改進型創新方面,中國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這些技術沒有一項是中國發明的,事實情況仍然是,中國90%的高科技出口背後的知識産權是由外國企業開發和擁有的。

熱詞:

  • 金融時報,中國創新,需要,提高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