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G20峰會召開在即,歐洲債務危機有所緩解,美國經濟復蘇也隱現向好勢頭。面對外圍環境的時冷時熱,我國在政策層面有什麼選擇?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指出,首先就是穩定金融,正視城市化的融資和風險。
“當前地方融資平臺(城投公司)所投向的項目大多數投資額大、週期長,收益率較低,明年集中兌付時有很大的違約風險。”張平指出,通過市政基建債券、信託、基金或政策性銀行支持等方式,地方債務的現金流風險可以有所化解。“在增長中化解地方債務,不要讓這種風險衝擊金融市場。”他同時提出,應該硬化地方政府債務和預算約束,使之進入良性循環。
在張平看來,近來發改委和財政部支持鐵路債,並允許四個省市自行發債等舉動已經表明了政府穩定金融的決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其次,政策應著眼于提高城市化的空間集聚度,擴大內需。建立一個廣覆蓋、可轉換的基本社保體系,有效地改變原有的土地利用模式,降低土地資源壓力。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即推進政府收支體制的結構性改革,強化供給激勵,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中國當前的稅收結構以向工業部門徵流轉稅為基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居民的稅收和未來享受的福利應該逐步匹配。包括:擴增值稅的範圍到生産性服務業,降低增值稅稅率,激勵實體部門創新。建立個人綜合納稅體系,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推進個人稅制的綜合改革,將個人的勞務所得和資産所得納入統一徵管平臺,從完全分類納稅走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降低名義稅率,減少累進檔次。
張平特別提到應開徵物業稅,以使地方政府通過提高城市的聚集、競爭力等方式獲得收益,改變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行為。(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