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廈門10月29日電(記者 孟昭麗)海峽西岸經濟區21個城市(實驗區)29日在廈門共同簽署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合作協議》。
協議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溝通協調;二是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的交流合作;三是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互動協作;四是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弘揚;五是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的對臺文化交流合作。
協議簽署後,21個城市(實驗區)文化部門將共同整合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並重點保護髮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潮汕文化、畬族文化、道教文化、臨川文化、吳越文化、閩都文化、陳靖姑文化、朱子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深入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建設模式和整體性保護方式。
福建省藝術館館長陳秀梅説,協議是由福建、廣東、江西、浙江四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倡議,各城市之間發揮區位優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整合,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互動融合。
21個城市(實驗區)包括福建省福州、廈門、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龍岩、寧德九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浙江省溫州、衢州、麗水,廣東省汕頭、梅州、潮州、揭陽,江西省上饒、鷹潭、撫州、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