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社海口10月29日電 (記者 關向東 張茜翼)400多位中外專家學者,29日在新落成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新址,參加“第72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探討未來十年的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次論壇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和國家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德國國際合作組織共同主辦。
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歷史轉變,並開始了走向高收入國家的歷史新進程。中國走向高收入國家,既有多方面的現實基礎,也有總體有利的國際發展環境。但是,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經濟秩序正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中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問題突出,面臨著諸多“可以預見與難以預見的風險”,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內外都高度關注中國能否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來,這取決於未來10年中國能否有效地推進發展方式轉型。”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認為:“中國如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世界將是一個重大貢獻。”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常駐代表羅黛琳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平衡與可持續發展依靠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支柱,相互制約,相互支撐。過去許多國家偏愛“長子”經濟,而忽略環境災難、社會崩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注意到,中國十二五規劃已意識到三大支柱的重要性,開始探討制定從經濟增長主導走向可持續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平衡發展的模式。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司嘉麗在開幕式上分享説,德國的“社會生態經濟”是由國家提供公共産品,不參與私人可以開展的部分,為不太富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機會,發展良好的公共教育系統,同時勞資雙方是社會夥伴關係。“比拉美模式更包容、更具社會性。”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收入國家和世界消費大國,取決於下一個10年,取決於世界經濟的再平衡和總體發展趨勢,取決於國際經濟秩序重構與新興經濟體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但最終的決定因素在於未來10年中國發展理念、發展導向、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發展政策的創新與調整,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與體制制度安排,尤其是市場化改革與政府自身改革的不斷深化。
論壇將持續兩天,圍繞“發展變化的世界與未來10年的中國:復蘇還是衰退”、“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世界經濟的複雜變化與未來10年中國的增長前景”、“中國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增長前景”、“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新興經濟體:世界經濟複雜變化與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道路與中國改革”等戰略性課題進行深入討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