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70年産權成硬傷 以房養老在中國或"水土不服”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北京宣佈將試點“以房養老”業務,這樣一種在國外頗為流行的養老方式是否能在中國順利施行,分擔目前日益嚴重社會養老問題?新民網記者今天(10月24日)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他們普遍認為若無法解決産權問題,將難以真正施行。

  據了解,北京市民政局在10月21日發佈的“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中,首次提出了“以房養老”的概念,鼓勵商業保險企業、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開展“以房養老”試點業務。所謂“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産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

  實際上北京這次的試點並非內地首創。早在五年前的2006年,上海就進行過類似的嘗試——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曾試推過“以房養老”模式,但卻面臨水土不服、無人問津的窘境。最終,因真正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很少,不得不停辦該業務。

  上海乘星行行銷服務機構總經理李驍在接受新民網獨家採訪時一針見血地表示,70年産權是西式“倒按揭”方式以房養老的“硬傷”,而相關部門宣傳力度和執行力度的不夠,是造成這項嘗試在上海不了了之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單從本身來説,“以房養老”談得上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的確可以幫助解決中國目前越來越嚴重的養老問題。但國內外最大的區別在於,目前我國的房屋並非永久産權,而是有使用權限的,這就為這種“倒按揭”的以房養老方式設置了最大的障礙。産權到期後如何處理可以説決定了銀行、保險公司進行這項業務的風險,制約了他們參與這項業務的熱情。“金融機構以這種方式獲得房産,往往年限已所剩無幾。”

  李驍的這種看法得到絕大多數業內專家的支持。著名房地産專家蔡為民也向記者指出,目前我國在産權到期後如何處理方面仍處於“灰色地帶”,雖明確了住宅可自動延期,但如何延期是否需要另行收費,且如何徵收等都未能明確。而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開展這項業務是作為商業行為來經營,自然會對盈利水平和風險高低有所要求。“這些問題一天沒有明確,該項業務就很難全面鋪開。”

  蔡為民還指出,除了産權外,以房養老的管理機制問題也是目前尚未解決的盲點。比如老年公寓由誰來負責管理、誰來進行監督都是需要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協商解決的。因為從根本上來説,採取以房養老模式的老人過世的越早,銀行、保險公司獲得的收益就越大。“這其中就會牽涉到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