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破除油荒關鍵在打破壟斷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1日 15: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潘晟

  10月9日,國家發改委16個月以來首次下調了國內成品油價格,不過,在降價僅僅10天左右的時間裏,國內就傳出了汽柴油供應緊張的聲音,一些區域的民營油企從兩大石油公司購進的零號柴油價格甚至不降反升。據媒體報道,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日前表示,國內部分地區成品油流通已出現“斷油”,並已影響到當下的秋收秋耕。國家有關部門若不及時監管,這一嚴峻態勢將引發大規模油荒的再次出現。

  客觀地説,近期成品油供求關係的緊張,與大型油企設備檢修有一定的關係。雖然不是傳統的檢修期,但前段時間頻頻發生的爆炸起火事故,讓這些企業紛紛停工進行安全生産檢查,相應地影響到了成品油的供應。但是,停工檢修對於成品油供應量的衝擊,顯然不足以使得各地如此迅速地出現大範圍的油荒。油荒出現的背後,歸根結底是石化雙雄與民營油企的角力。而從結果看,不降反升的成品油批發價,無疑顯示了壟斷企業的強勢和民營企業的無奈。

  筆者認為,對於兩大石油巨頭而言,相比起長期微利甚至虧損的煉油業務,通過銷售環節獲取高額利潤,無疑是其每年狂攬數百億元的重要法寶。而隨著成品油價格的下調,這方面的利潤無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由於近期國際油價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反彈,使得市場對成品油價格上調的預期有所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成品油價格下調後隨即出現的油荒,不得不讓人懷疑“兩桶油”是否在玩囤貨惜售的戲碼。

  在筆者看來,無論在此次油荒中,“兩桶油”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壟斷企業利用其壟斷地位攫取超額利潤,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諸如中石油、中石化一邊買天價燈、喝天價酒,一邊哭窮向國家伸手要補貼等負面新聞,一直是百姓詬病的焦點。雖然在2005年和2010年,國務院先後頒發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但民間資本在傳統壟斷行業和領域所佔比例依然很小,而能源行業這些壟斷行業則是最為堅固的堡壘之一。

  對於這一現象,有人將其歸咎於市場化程度過低,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快成品油定價機制等一系列市場化改革,例如將成品油調價間隔從目前的一個月左右縮短至10天,4%變化率相應縮短至2%左右等等。但在筆者看來,這些改革都無法從根本上動搖“兩桶油”的壟斷地位。而在市場沒有形成充分競爭之前,降價後就出現油荒的現象,或許很難從根本上被杜絕。筆者覺得,要打破油荒,關鍵就在於要打破壟斷;而要打破壟斷,就必須要引入競爭,這並不是市場本身所能做到的,而需要依靠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推動。

  目前,多地已經進入秋收秋耕季節,對汽柴油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儘快拿出保障措施,防止油荒的進一步蔓延,並扭轉當前供需緊張的嚴峻態勢。筆者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臺更為強有力的措施,扶持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油荒頻現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