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我國家庭收藏日漸升溫 收來個性藏起記憶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1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來,我國家庭收藏呈現日漸升溫態勢,為其服務的電視鑒寶節目遍地開花,各種收藏書籍層出不窮,無論是收藏種類,還是收藏目的,抑或收藏方式,較之過去,有哪些不同呢?

  【 劍走偏鋒 側重個性 】

  “盛世收藏”是古訓。如今國人的經濟狀況比之過去改善極大,一些人對於收藏的興趣越來越濃,近十幾年社會上出現了數不清的收藏種類。

  如果説集郵是參與人數最多的收藏領域,而且長盛不衰,恐怕沒有人反對。有資深藏友認為,內地集郵的最高參與人數曾達2000萬人以上,資金流動量最高能達到1500—2000億元。難怪人們常説:集郵是收藏之王。不過在當前的收藏市場,隨著收藏人群的細分,郵票收藏已經式微,被看做是大路貨,草根收藏並不太待見。

  “古玩類收藏”是當前最熱的品種,包含瓷器、玉器、鐘錶、傢具、古幣等。尤其現在流動性過剩,人們手裏的錢很容易就毛了,收藏古玩不失為保值增值的一個渠道。由於不可預測的升值空間,買到真品是幸運的,買到贗品則是悲摧的。但是這個門類由於門檻高,假貨氾濫,很多人不敢輕易參與,屬於精英類收藏,草根收藏很多玩不起。

  “連環畫收藏”恐怕是草根參與熱情最高的領域之一。長大後的“70後”、“80後”,對於“小人書”充滿了懷念。“小時候我經常倚在院落裏的籬笆上,手中捧上一本小人書,那種快樂是現在看電視、玩電腦的孩子們很難體會到的。成年後,為了尋找童年的回憶,我便開始收藏小人書,加上小時候保存下來的50本,目前我已經收藏了2000多本。”山東壽光一位藏友在網上這麼寫道。基於懷舊,收藏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除此之外,老地圖、舊書、老照片、老報紙、煙盒等各種藏品,現在都有不少的擁躉。不同於精英收藏、國家收藏,草根收藏走的是偏鋒,側重個性選擇。

  【 不分貴賤 重在快樂 】

  “80後”汪洋(化名)熱衷收藏老照片,目的很簡單:賣錢。老照片是勾起人們對特定年代共同回憶的“引子”,收藏老照片因此成為一種風潮,並且人人消費得起。

  汪洋有自己的收藏圈,一發現好貨就拿到圈裏流傳。“後來圈子越來越大,大家萍水相逢就只能逢場作戲。”他説。後來,隨著網絡的發展,藏友逐漸聚在一些收藏網站上。不必見面,只需上傳圖片,看上合眼的就可以交易。

  “每天和幾萬藏家同時在線,每一次點擊都會有意外的發現。”汪洋説,“我喜歡發出的圖片引來‘圍觀’,接受評頭論足。”

  和汪洋一樣的草根藏友有很多。民間收藏以前只能私自交易,雙方討價還價,沒有第三者的參與,也缺少看客。而網絡從來不缺少人氣,隨時都有新熱點、新故事。從“90後”的“菜鳥”,到在收藏領域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人都聚集起來。

  以前,人們收藏是衝著徐悲鴻、張大千等這些名家的作品,主要圖升值空間大,但是在網上,草根收藏的個性化趣味被放大了,不分貴賤、大小,普通人的普通事也值得一藏,價格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後的故事。

  【 另類方式 宣傳中國 】

  事實上,我國收藏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收藏品可以包羅各種珍奇古玩。這也是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一種方式。對於民間收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十分看好:其一,收藏可增加人們的財産性收入,能夠提高人們的鑒賞水平和文化素質,有利於社會和諧與穩定;其二,鼓勵民間收藏,活躍民間收藏市場,有利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不過,草根收藏,專業性不強。真假問題不是太明顯,尤其是一些小眾收藏。比如有藏友專門收藏上世紀80年代的國産絕版電視劇光盤,造假無從造起。這是草根收藏一幸,但一幸包含一不幸。

  從發展環境上來看,我國民間個人收藏品向社會展示的渠道不暢通,致使民間收藏品交易很多只能是線上交流、線下交易,小圈子交流。

  而很多草根收藏的價值還沒有真正顯現,正處於萌發待啟的狀態。有藏友指出,海外收藏界正在一步步滲透進中國民間收藏市場,提前佈局以待來日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