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趙文斌:協會可保護行業不可成為保護傘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針對國家質檢總局即將舉行的 《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立法聽證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回應,實施汽車“三包”環境條件尚不完全具備。

  中汽協認為條件不成熟的理由有三:一是配套體系不健全;二是加重消費者負擔;三是應該明確規定消費者和鑒定機構的義務和責任。目前我國汽車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突破1億輛,也成為世界第二。但是由於種種因素,中國汽車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質量問題時有發生,發生質量問題後消費者更是難以維權,去年全國消協受理汽車投訴2萬多件,增長了51%。面對中汽協的三點理由,消費者不禁要問:配套體系怎麼健全?中國汽車的價格低嗎?消費者權利誰來維護?

  中汽協也承認,實施“三包”面臨著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等諸多問題。中華網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87%的消費者在購車後遇到過 “投訴無門,不知道向誰投訴;廠商應付了事;沒有相應法規支持”等投訴困境。汽車市場雙方是一個不平等的關係,普通消費者一般而言對汽車技術不可能熟知,處於弱勢。汽車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在界定質量問題時不可能主動維護消費者利益。如果沒有 “三包”制度,從質保期等方面加以嚴格規定,消費者維權幾乎不可能。國家質檢總局目前公告的《規定》徵求意見稿,正是從保護家用汽車産品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提升我國汽車質量出發,明確了家用汽車産品銷售商、製造商、修理商的修理、更換、退貨責任。

  沒有“三包”制度,中國汽車質量缺乏提升動力。每年汽車召回中,進口汽車數量和比例明顯高於國産汽車,不是國産汽車質量真的高了,而是企業對質量提升和安全保障不具有天然的積極性。“三包”制度和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體系是本末關係,只有制度設計後形成市場需求,再形成完善的配套體系。而指望形成完善的配套體系後,再出臺規定,不僅時間漫長,而且浪費大量的資源。至於價格問題,需要通過市場來解決,一個始終在搖籃裏的孩子是長不結實的。國産汽車在搖籃裏已經很久了,要真正立起來、走出去,靠改進技術、降低成本、科學管理,不應該總期待消費者哺乳。

  缺少“三包”制度,由汽車既得利益者單方説了算的市場,不可能真正提升中國汽車質量。“三包”制度醞釀已久,消費者急切呼喚 “三包”制度出臺,但一直遲遲未能出臺,88%的消費者認為原因在於 “廠商處於強勢,投訴得不到解決;牽涉面太廣,各方利益難調和”。國家質檢總局最近提出 “人民質檢”的口號,將各項工作的立足點放在消費者和民眾身上,此次順應民意,積極回應消費者的訴求是一件好事,希望不要因為某些利益集團的阻擋,“三包”制度夭折。

  作為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同樣應該積極地推動汽車配套體系建立和汽車質量提升,保護消費者利益,而不是成為行業的保護傘。面對汽車工業協會不恰當的表態,消費者不禁要問,是汽車“三包”條件不成熟還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