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研究結論
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意味著失業的殘酷現實+長期失業的痛苦煎熬激發了近期美國社會的動蕩通過構建勞動力流動結構模型來分析美國就業(或者失業率)的變化,一國失業率的變化由三大因素驅動:1)非勞動力與失業人數的轉化;2)非勞動力與就業人數的轉化;3)失業與就業人數的轉化;其中,前面兩個因素合起來是非勞動力與勞動力人數的轉化。
流量視角:受美國經濟年初以來復蘇疲軟影響,美國失業率自2011年4月以來有所上升,從3月份的8.8%上升至9%,隨後進一步惡化,近期為9.1%;依據勞動力流動模型分析,近期失業率的上升主要是在就業崗位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非勞動力向勞動力轉化中,很多人直接成為失業人員(這與2008年危機時期失業率上升主要是由於就業人員直接轉化為失業人員是不同的,至少反映當前民眾的勞動參與意願是比較強的):數據顯示,5月非勞動力與失業人數轉化的凈量(致使失業人數增加)為43萬,6月約為37萬,8月約為36萬,遠遠超出前期水平;這部分人中很多是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這種“畢業就意味失業”的窘迫局面對他們的心理形成較強衝擊。
存量視覺:對於那些既存失業人員,長期失業的慘痛現實也激發了他們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這從美國平均失業週期可以看出,該指標年初以來持續上升,從1月的37周上升至目前的40.3周。
近期爆發的“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正是上述兩股不滿情緒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