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解讀外匯儲備系列報道⑥ 外儲能否無償分給大家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0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國目前近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與涉外經濟及居民的金融生活密切相關,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著外匯儲備的相關問題,有人不免提出這樣的疑問:數額如此龐大的資産為何不能分配給國民?藏匯於民如何實現?

  我們不妨用農民賣糧及糧庫收糧的故事來進行説明。

  假如有一個村莊叫作寶山村,每家都是種糧大戶,每到豐收時節,家家戶戶的糧倉總是堆滿了糧食。在將一定數量的口糧存放在自家糧倉後,村民便將剩餘的糧食賣給糧庫。村民賣糧的步驟十分簡單,開著拖拉機把糧食送到糧庫,按照當時的收購價論斤賣糧,糧食過秤後,便拿到了賣糧的錢。

  這些年來風調雨順,收成不錯,按經驗判斷糧價高不了,除了必需的糧食,大家都願意把多餘的糧食賣給糧庫。然而今年,由於自然災害,收成少了,村民的余糧不足了,於是就有村民向糧庫管理員提議:“糧庫不是國家的糧庫嗎?裏面的糧食那麼多,不都是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嗎?現在分給我們一些不就能解決缺糧的難題了?”這時,糧庫的管理員不同意了,他把賬本拿出來對村民説:“我們是付錢買走大家的糧食的,現在怎麼可能無償分給大家呢?”

  外匯儲備就好像糧庫中的糧食一樣,不能將數額龐大的外匯儲備無償分配給大家使用,其道理就像糧庫裏面的糧食不能無償發還給村民一樣。外匯儲備來源於人民銀行以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的購匯,也就是説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等值的人民幣。這個過程就好像糧庫是通過付錢來收取農民的糧食一樣。

  需要分清的是,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支付了成本的並不是財政資金,它對應的是人民銀行的貨幣發行和人民幣負債,所以它在使用上不能像財政撥款那樣無償劃撥使用。

  既然把糧食無償分給大家是行不通的,那麼村民不把每年的余糧賣給糧庫,而是自己想辦法保存也是可以的。但很多村民又覺得,一時間要找辦法自行保存管理糧食還真是不容易,而且可想的辦法也是千差萬別,很難判斷怎樣做更有利於保管糧食。

  同樣的道理,當前我國的外匯資産大多集中在政府手中,民間外匯資金“蓄水池”規模有限。在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利差等因素影響下,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目前“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主要在於涉匯主體少有持匯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