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撫遠大馬哈魚是“輻射魚”嗎(求證 探尋喧嘩背後的真相)
“撫遠大馬哈魚輻射超標70倍,大家不要買。”“大馬哈魚魚體腐爛是被輻射了,千萬不要吃。”近日,有關黑龍江省撫遠縣大馬哈魚受日本福島核輻射影響、不可食用的傳言在網上傳播,一度引起恐慌,當地大馬哈魚出現“銷售難”。
撫遠的大馬哈魚輻射超標70倍嗎?魚體的傷痕、斑紋是怎麼造成的?撫遠的大馬哈魚生活在日本海?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及相關人士。
焦點一:輻射超標70倍?
【回應】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測顯示:魚體未檢測出核元素
受核輻射傳言影響, 撫遠縣水産局負責人表示,今年漁期漁民的收入損失至少三至四成。撫遠縣通江鄉漁民張子欣痛心地説:“今年把我們坑苦了,賣了15年魚了,從沒見過這麼低的價,有的漁民每斤魚才賣3元,往年這個季節每斤魚至少60元以上。”
撫遠縣衛生局副局長趙志剛告訴記者,自9月14日起,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委託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對當地大馬哈魚共進行了4次檢測,平均每7天進行1次。檢測採用去年的存魚作為對照樣本,對今年的大馬哈魚採取隨機採樣的辦法,並針對核泄漏産生的I—131及Cs—137兩種放射性元素,使用了先進的伽馬譜儀。
趙志剛説,根據國家標準要求,每次檢測5—10斤大馬哈魚,以保證檢測的準確性。記者從9月20日出具的報告上看到,檢測結果顯示,在魚鰓、魚體、魚子均未檢測出放射性元素I—131或Cs—137,各指標均正常。
黑龍江省輻射環境監督站管理科科長鄭文彤介紹:“針對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可能的影響,黑龍江省于3月15日派出4支隊伍奔赴中俄邊境地區的東寧、虎林、饒河、烏蘇鎮,進行輻射應急監測。到目前為止,監測空氣中和水系中都沒有發現輻射值超過正常範圍。”
焦點二:斑紋受到輻射形成?
【回應】腐爛處是由於天敵侵襲或遭到物理碰撞所致,斑紋為“婚姻色”,均與輻射無關
網上傳言,撫遠大馬哈魚魚體上有腐爛或斑紋,是由於輻射造成的。撫遠縣魚類放流站站長朱諸對大馬哈魚類生活習性頗有研究,他表示,大馬哈魚在回遊的過程中是不攝食的,完全靠自己的體能儲備返回出生地。由於路途太遠,一些魚在返回過程中會遇到兇猛的敵害魚類及其他一些物理碰撞,從而造成魚體表面的傷害。
“江中的障礙物比較多,江中魚體的傷會多一些。在北美的一些地方,大馬哈魚在回遊過程中要翻越一些溪流和瀑布,從下游蹦上去,受傷更嚴重。”朱諸認為,黑龍江的大馬哈魚在長途跋涉當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很多,所以魚體表面有傷痕完全是正常現象,與核輻射沒有關係。
對於大馬哈魚身上的斑紋,朱諸介紹,這個季節回遊到黑龍江的大馬哈魚屬於生殖回遊,這些斑紋是“婚姻色”,屬於副性徵,表明該魚已達到性成熟,是正常情況。魚身有斑紋是遭到核輻射的説法是沒有根據的。
老漁民韓建威説:“我在黑龍江邊打了幾十年魚了,對大馬哈魚非常了解。聽説大馬哈魚被核污染我一開始也很害怕,但聽説是這些特徵後我不信了,因為大馬哈魚這些毛病我挺了解,以前就有。”
從事大馬哈魚買賣的劉小溪説:“對於魚體斑紋或者腐爛,常年販魚的都明白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