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理財産品風光背後暗藏風險 風險評估不可少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1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海口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存款性金融機構共發行銀行理財産品14751款,發行規模超過11萬億元。而數量井噴只是一方面,收益率的節節攀升更是引人注目的關鍵所在。記者了解到,因銀行工作人員誇大收益、淡化風險而導致投資者錯誤地選擇理財産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投資理財産品要慎重,進行風險評估必不可少。

  理財産品受熱捧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幾近瘋狂,記者從市區多家銀行了解到,一些低風險短期品種炙手可熱。據來自工行等多家本地銀行網點的理財經理反映,近期,選購理財産品的客戶量同比大幅上升,一些低風險短期品種更是銷售火爆。工行文明東路支行客戶經理王先生告訴記者,個人資金集中流入一些新的或較為穩妥的投資領域,使得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水漲船高,致使個人投資者購買熱情高漲。

  市民劉小姐這兩個月來熱衷於跑各家銀行,手機上存著好幾個銀行的客戶經理電話,一有好産品出來就會發短信通知她。劉小姐説:“現在買銀行理財産品就跟逛菜市場似的,各種不同期限的産品隨便挑選,預期收益都很誘人。”

  風險評估不可少

  根據銀監會規定的“風險匹配原則”,即銷售理財産品前,銀行要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以此對投資者風險承受等級進行劃分。但是在實際銷售過程中,一些理財産品銷售經理,為了提高銷售業績,編造和改動客戶風險評估報告的情況屢見不鮮。

  一位銀行人士表示:“銀行高層很希望推行風險評估,但是由於風險評估報告會涉及一些客戶的隱私,所以很多客戶不願意填,銀行沒有辦法,可能慢慢的就會不去對客戶講風險評估。”該人士同時提醒道:“既然選擇在銀行開戶,那麼很多對投資者來説是隱私的東西,在開戶的時候都已經填寫了,所以在購買理財産品時不要過分追求隱私保密,要客觀真實地進行風險評估報告,才能更好地看出投資者和理財産品的匹配度,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一定風險。”

  理財謹防兩大陷阱

  市場的火爆必然伴隨著風險的高漲,理財品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一些跟風的投資者也由此品嘗到了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苦澀。個人理財如何防備風險?業內人士提醒廣大市民,投資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一些銀行的理財産品銷售時,需要投資者填寫風險承受能力調查問卷,投資者可以通過填寫問卷,減少購買理財産品時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專家建議,投資者應當選擇正確的投資領域,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應有不同的選擇。時下商品價格飛漲,特別是農産品價格以及一些稀有金屬的價格。因此,購買一些與商品價格挂鉤的理財産品則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另外,個人投資的理財産品期限不宜過長。如産品到期日為2-3年,建議投資者認真考慮流動性問題。(記者李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