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退出中國業務 DHL西行進入生命科學領域物流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老牌德國快運公司DHL日前在華高調宣佈了其加速國際貨運業務向中國內地市場的佈局。

  這份發自其全球貨運部門的“激進網絡擴張計劃”的主要內核包括——至2015年前,DHL全球貨運將新增五個分支機構和20個銷售辦事處,並要覆蓋中國30%的三線城市。

  “三線城市”,第一次以清晰的姿態出現在DHL對中國市場的設想中。此時,距離DHL宣佈全面退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不足60天。

  DHL西行

  7月,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將旗下3家國內快遞公司上海全宜快遞有限公司、北京中外運速遞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遞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民營物流企業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有限公司,全面退出了國內快遞市場。

  作為DHL在華經營快遞業務的實體公司,為拓展業務,2009年,中外運敦豪作價逾3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全宜快遞、中外運速遞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股權,整合後開展中國國內快遞業務。

  但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三家公司累計虧損達9923萬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全宜快遞、中外運速遞及金果累計虧損約3300萬元。

  面對財務上的巨大壓力,DHL被迫緊急剎車,以1億元轉讓股權,以迅速“逃離”國內快遞的泥淖。

  清科研究中心物流行業研究員張亞男曾就這一問題評論説,DHL退出,一方面是囿于國內快遞白熱化的無序競爭狀態——DHL不可能在低端市場實現成本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國家對民營快遞明朗的扶持政策也確實對外企帶來一定不利影響。

  “我們認為,DHL目前不能在中國國內快遞業務上最大程度發揮優勢,”DHL全球貨運和運輸首席執行官羅康旭接受《第一財經(微博)日報》專訪時表示,“至少現在看來,我們應該去做那些我們更擅長的事情。”

  移師中國中西部,是DHL伴隨其戰線收縮確定的全球戰略新轉移。

  “我們必須得儘快到西部去,因為我們的客戶已經去了。”採訪中,羅康旭告訴記者,出於成本降低和市場佈局等考慮,其很多重要商業合作夥伴都已經把生産設施搬遷到中國的西部去,如鄭州、太原、四川等地,海陸空等多方式聯運物流解決方案需求急劇釋放,“我們要跟隨我們的客戶把他們的供應鏈或者物流服務延伸到那些地區去,而且,要快。”他説。

  此外,隨著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快向內陸地區的産業轉移被列入中國“十二五”重大任務,DHL已在中國內地快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獲益。

  來自國際航協的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份以來,全球的貨運市場即已經呈下降趨勢,6月份貨運量同比下降3%,與去年5月峰值比,今年6月全球貨運市場總體規模萎縮了6%。但該協會認為,相較歐、美、日等地區,中國依然是全球航空貨運增長最強勁的地區——爭奪中國市場依然是貨運巨頭的焦點。

  “先發”生命科學

  “我們的全球戰略重點正在回歸,未來的業務重點是我們所擅長的國際業務。要從那些我們不擅長的領域退出,集中力量把國際業務做好。”羅康旭告訴記者。

  曾有外界評論幾家物流巨頭——UPS長于用並購和擴展構建最完善的網絡進軍物流市場,發展貨運行業和航線;FedEx借助最強大的機隊力量“無所不包”;而TNT全面進軍企業級物流市場,比如汽車行業等。

  相比之下,DHL最大的優勢是搶灘新市場,實現先發優勢,這也是其在中國,除了西行計劃的另一步棋。

  全球貨運網絡擴張計劃發佈的第二天,DHL宣佈了其生命科學領域物流的佈局計劃。

  當日,其在中國境內第二家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物流中心開工,這是在2009年7月,其中國首家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物流中心落戶上海後,DHL在中國醫藥健康領域的又一筆重要投資。

  至此,在中國最重要的上海、北京兩個生命科學市場,DHL完成了全部的業務佈局。

  資料顯示,DHL貨運物流的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團隊在全球設有16個物流中心,擁有100多名專業人員,一站式的物流涵蓋了從原料進口物流、生産製造到分撥物流和包括臨床試驗、醫院直送、銷售物流等特殊服務在內的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行業的整條供應鏈。

  2011年第三季度國際商業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價值約5530億元人民幣,並將在2010年~2015年以17%的複合增長率高速發展,其中,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將在2015年貢獻全球醫藥銷售增長額的75%。

  “生命科學快運領域已經既定為DHL未來三大業務支柱之一。”羅康旭向本報記者透露,截至今年7月,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部門拿到了史上最漂亮的業務數字,“看起來,在中國雙位數的增長才剛剛開始。”他説。

  過去2年,DHL在中國這一新興領域的動作更多集中在客戶關係搭建的基礎階段,比如倉庫建設、供應商培訓等,對於和生産企業的實質合作並未有突破性進展。

  “目前在中國境內,我們合作的主要還是跨國制藥公司,國內本土企業合作的還不多。”DHL全球貨運中國市場與銷售部副總裁陳壁輝告訴本報,這其中,DHL主要承接的是在製劑前藥物——原料藥的國際出口業務。

  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新興的原料藥大國,中國將迅速成為全球第五大藥物出口國,並將於2015年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消費國,藥物快運中的冷鏈物流發展潛力巨大。

  全球權威數據諮詢公司IMS資料顯示,中國藥品市場2009年價值已經達到9000億,預計至2014年,該市場將保持5%~8%的增長,總量達到2000億歐元的醫療器械市場也將有同樣增速。

  由於藥品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廣泛地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交易,其進出口量佔國內市場比重超過30%。在商業模式如外包等途徑的推動下,臨床試驗、醫療保健配送和服務的市場也在迅猛成長,對於綜合專業物流網絡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

  與此同時,全球藥物監管普遍收緊的大趨勢下,醫藥生産企業對於物流在成本和質量控制上的需求迅速提高——正是看到了這一趨勢,DHL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重新調整其業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