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係副主任費一文介紹,在資本市場退市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上市公司自身通過回購股票,選擇退市;另一種是由於上市公司業績、股價或者流動性出現了問題,被監管部門強制要求退出。
在這場中國概念股危機凸現之後,整個中國概念股市場集體受挫。有部分企業考慮到本身估值被低估,而主動從美國市場退出,希望轉到其他資本市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中國企業退市案例中出現風險投資機構的身影。
費一文表示,很多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背後都有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這些機構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如果股價下挫市值縮水,它們自身盈利將受到影響。因此,不少風投會支持企業退市並協助其另選上市陣地。
近期中國消防安全集團、上海康鵬化學有限公司相繼宣佈在美退市。原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創辦春華資本和國際知名風投貝恩資本分別參與其中。
“狡兔三窟” 中國出海上市宜更加多元化
風投扮演企業退市推手這一角色並不罕見,有些時候,企業主動退市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算是以退為進。
李瑋棟表示,有些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化工類傳統行業估值水平遠低於A股市場或者香港市場。風投在企業股價被低估時趁機買入,幫助企業退市之後轉至估值水平較高的資本市場,通過股價回升,企業和投資人可以實現雙贏。
古語道:“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長期以來,美國市場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地之一,然而隨著美國監管政策趨嚴,維護費用高昂,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代價”也在逐年上升。專家建議,未來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地點選擇方面可以更加多元化。
美國樂博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馬富麟認為,企業出海上市時應該謹慎考慮其上市場所,選擇符合企業本身資質和行業屬性容易被認可的市場。科技型企業如互聯網、新能源新技術行業的企業,比較適合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而消費零售等傳統領域企業適合在中國香港上市;相比之下,高端製造業類企業在歐洲市場容易受到追捧。
在赴美上市受挫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出海上市已經體現出了多樣化的特徵,赴歐洲上市有所升溫。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蘭認為,在德國上市的費用以及上市後的維護費用均較美國市場低。紐約證券交易所最低年費為3.8萬美元,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最高年費僅1萬歐元,約合1.35萬美元。
“在歐洲掛牌上市,有利於中國企業與歐盟公司進行並購和合作。”張蘭表示,儘管近期由於歐洲債務危機帶來歐盟經濟疲軟,但是德國等歐洲支柱經濟體,經濟抗壓能力、恢復能力較強,受到此次危機的波及也相對較小,宏觀環境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