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加強農産品流通體系走出“賣難買貴”怪圈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9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在當前物價上漲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農産品流通環節多、成本高,價格波動大等問題日益突出。此次出臺的這些措施,長短結合,標本兼治,有助於走出農産品“賣難買貴”怪圈,利民惠農。

  近年來,我國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取得很大發展,但總體上依然薄弱,主要表現在:産銷不銜接,組織化、標準化發展滯後,農産品“買難”“賣難”問題時有發生,價格波動大;流通基礎設施薄弱,尤其缺乏冷鏈設施。我國果蔬、肉類、水産冷藏運輸率分別為15%,30%和40%,美、日、西歐等發達國家冷鏈流通率則高達80%以上;流通層級多、渠道長。農産品傳統流通渠道歷經多次批發零售,增加流通成本,推高農産品價格。

  針對農産品流通中存在的諸多“短板”,國務院常務會議從流通設施、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入手,全面部署加強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通過“農超對接”發展訂單農業,雙方簽訂長期購銷協議,可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産品穩定供應,穩定農産品價格。因此,常務會議提出,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鮮活農産品流通企業、運輸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産銷銜接。鼓勵大型連鎖超市與農業生産基地直接對接,鼓勵有序設立週末直銷菜市場、早晚市等臨時攤點。

  減少損耗就是節約成本。常務會議提出,加強産地預冷、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檢驗檢測和電子結算等設施建設。從長遠來看,此舉對於降低農産品價格大有裨益。

  在“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産的條件下,信息不對稱也是導致農産品産銷脫節、價格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會議要求健全覆蓋生産、流通、消費的農産品信息網絡,完善儲備調運制度。

  此外,針對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農産品價格上漲“最後一公里”現象,常務會議強調,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增加財政投入,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市場。對鮮活農産品市場要減免租金、攤位費、管理費等費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讓農産品“物暢其流”的同時,政府也有責任保障農産品的食品安全。為此,常務會議提出,加強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建立鮮活農産品經常性檢測制度,實行標準、程序、結果三公開。記者 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