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快報訊 記者 劉正旭 報道 “珠江口外曾有年産數十萬噸的中國對蝦種群,但最近,一位院士在珠江口各漁港耗時10天才買到一隻。”在日前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舉辦的“海洋開發與廣東經濟科學發展論壇”上,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黃良民如此描述近海海域污染對海産品種群的影響。
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表示,南海區域的主權爭議,與我們南海開發速度太慢有“很大的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廣東的海洋經濟發展,更需提速。他説,自今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廣東成為“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後,廣東省海洋經濟“十二五”規劃也正在審批和討論中,計劃編制海洋經濟發展地圖,通過“南海戰略”使廣東從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轉換。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黃良民則認為,廣東海洋經濟總值連續16年位居全國第一,但在海洋科技綜合實力、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等方面,廣東卻不及山東、上海等地。而且受近海海域污染的影響,海洋産業的環境承載力不足,已經受到影響,“珠江口外曾有年産數十萬噸的中國對蝦種群,但最近,一位院士在珠江口各漁港耗時10天才買到一隻。”
黃良民建議,海洋第一産業應該有序開發,防止資源過度利用,服務業等第三産業則應該大力發展,逐漸由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