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同仁堂傳統中藥利潤被壓縮 欲轉型健康産業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9日 1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備受關注的同仁堂健康分拆上市尚無更進一步的消息,而同仁堂集團(同仁堂股份: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內部的重組已經悄然啟動。而重組的背後,或許是老字號國藥在傳統中藥利潤被大大壓縮的情況下,再次進行的轉型之舉。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昨日從同仁堂消息人士處獲悉,同仁堂下屬10家子公司重組已經啟動,計劃將10家子公司整合,重組後包括同仁堂股份集團、同仁堂科技集團、同仁堂國藥集團、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同仁堂藥材(參茸)集團與同仁堂商業集團在內的六大二級集團。

  但對於具體的掛牌時間,上述消息人士表示,由於同時受外部因素制約,目前尚無法預估,他同時否認了目前著手的整合與分拆上市間的關聯。

  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陸建國透露,為産業發展拓寬融資渠道,除已經上市的集團外,其他集團發展的目標也是登陸資本市場,但目前尚未有明細的上市計劃。

  據悉,同仁堂集團旗下原有10家子公司,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於1997年和2000年A股主板與H股創業板上市。

  今年年初,同仁堂集團董事會正式宣佈組建二級集團,決議走集團化發展道路。

  “事實上,同仁堂這些年一直尋求優質資産剝離的分拆上市,但是進展比預想的慢一些。”一位長期關注同仁堂的市場研究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從2005年開始,由於保健品市場持續火爆,同仁堂健康和同仁堂藥材等資産分拆上市的消息就不斷傳出,但至今無果。

  今年3月1日,同仁堂科技公告指出,集團已經向聯交所提交申請,有關建議分拆其于香港註冊成立的附屬公司同仁堂國藥于創業板獨立上市,而聯交所于2011年2月1日確認公司可進行有關建議分拆。

  “組建二級集團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內部需求,也是企業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選擇,更是一項重大的體制改革和創新。”陸建國對集團內部的重組如此表述。

  “集團‘十二五’規劃中,對銷售和營銷網點的覆蓋都提出了要求,現在的發展速度恐怕難以實現。”前述消息人士向記者表示。

  根據同仁堂的發展計劃,未來5年內,其主要銷售指標均要實現翻一番的目標,此外,零售及醫療網點也要突破2000家。

  與此同時,同仁堂提出了保持多項“第一”的指標——産品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居全國同行業第一,海外市場的終端零售覆蓋面及出口創匯全國同行業第一;擁有銷售額超億元的大型零售旗艦藥店8家到10家,數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一等。

  但這些“第一”的保持顯然並不容易。

  以2009年下半年啟動的新一輪深化醫改為例,同仁堂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102個中藥品種就坐擁42個,佔據中藥目錄四成之多,是絕對的政策受益方。但由於各地愈演愈烈的超低壓價招標,出於質量維護和品牌保護考慮,首輪基本藥物招標不久,同仁堂就被迫退出了多省區招標。

  而從2010年開始抬頭的中藥材漲價風潮中,同仁堂也被深深裹挾其中。

  2011年5月,全國17種主要中藥材及白糖價格,11種同比上升。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近期發佈的監測數據也顯示,今年5月,537個藥材品種中同比上漲的約佔總量69%,21%~50%漲幅段的品種數量最多,佔40%;漲幅在181%~300%及以上的有16個。

  實際上,受原料藥漲價以及國家限價兩方面擠壓,同仁堂主業的傳統中藥製造業利潤已經被大大壓縮,為保證行業地位和利潤增長,同仁堂已經開始更多地向高檔參茸類保健品、藥材種植等相關行業轉型。

  時任同仁堂集團宣傳部部長的姜曉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同仁堂本來有800多種成藥,現在在生産的僅有400多種了。

  而成立於2004年的同仁堂健康藥業,由於定位中高端保健品市場,2008年,就已經在整個集團分公司裏利潤排名第三。

  同仁堂集團總經理梅群此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表示,同仁堂目前正在向大健康方向轉型,健康藥業在同仁堂産業中增長很快,在這種新的環境下,同仁堂不僅在保健産品領域擴張,未來也會加大養生産品以及藥膳等産品的開發力度,並將引入更多國外品牌。

責任編輯:張曉敏

熱詞:

  • 同仁堂科技
  • 健康産業
  • 利潤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