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工信部正式發佈了《“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這是中國第一個關於中小企業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在該規劃中,提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和建議,諸如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創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等。這其中,打破市場壟斷,破除市場進入障礙,是擴大中小企業活動領域、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根據有關部門的最新調查,在全部的中小企業中,有10%在升級,有20%左右的企業在轉型中,而其餘60%到70%的企業現在則面臨生存困境。
客觀地説,導致中小企業困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本負擔日益加重,使本來就微利的中小企業苦不堪言。這些成本因素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和日益高企的資金借貸成本。再加上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上升,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的外需減少,等等。中小企業的發展可謂內憂外患,面臨多種利空的夾擊。
不過,究根溯源,我國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就好似在夾縫中生存,市場競爭環境並不樂觀。與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明顯處於市場競爭的劣勢。目前,在諸多的行業和領域均存在著國有企業壟斷的局面,雖然在新舊的“非公36條”中對鼓勵非公經濟進入壟斷行業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但從實踐來看,這種國企壟斷、民資難入的格局並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不少民營企業大膽嘗試的結果,大多都鎩羽而歸。
不僅如此,近些年來,國有經濟還不斷向競爭領域擴張,大大壓縮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據統計,在目前100多家央企中,除了2家電網企業、3家電信企業、2家石油石化企業之外,其他企業都處於競爭性領域。即便是這7家企業,業務範圍也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在競爭性領域。隨著房地産的持續高溫,眾多國企一擁而入,央企中至少有七成涉入其中,儘管管理層三令五申要求回歸主業,但應者寥寥。
在資源的獲取和掌握方面,中小企業也是甘拜下風。以銀行信貸為例,目前中小企業大概只有10%能夠從正規銀行體系得到貸款,80%多的中小企業靠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的年利率高達100%以上。民間借貸缺乏監管、利率高,中小企業還本歸息的壓力極大,已經潛藏著巨大的債務糾紛的風險。相比之下,國有企業利用借貸優勢可以較為容易地獲得大量的稀缺資本。有些甚至將過剩的資本二次放貸,坐收高利貸的利益。在石油、鐵礦石等領域,中小企業同樣要遭受不平等的歧視性待遇,在不斷加碼的高價中流失著微薄的利潤。
中小企業規模雖不大,但數量眾多,承擔著解決就業、增加稅收、活躍經濟等諸多重任。正是基於中小企業的這種重要地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也就自然成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基本國策。時至今日,中國的相關扶持政策應該説也出臺了不少,但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得到真正的落實和切實的執行。除了政策上的執行力度不夠外,市場競爭環境未得到根本改善則是其中主要的制度性原因。
因此,要將中小企業從當前的發展困境中拯救出來,光靠一些空洞籠統而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口號是不行的。必須儘快打破市場競爭不公平的競爭環境,消除壟斷和特權,完善市場經濟制度,這才是中小企業長久健康發展的根本之道。(李長安 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中國社科院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