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對歐洲投資勁增一倍 多家央企謀劃在歐並購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9日 07: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剛宣佈A股籌資200億元的中交股份總裁劉起濤在日內瓦説,有興趣選擇性收購或參股歐洲的建築類企業。

  劉起濤是在9月27日舉行的日內瓦高層中國論壇2011峰會上向本報記者作此表示的。他説,中交在歐洲的收購,旨在著力打造本集團的全産業鏈服務體系。

  中交的並購計劃,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的飛速增長的縮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健當天在上述峰會上稱,2010年度中國企業對歐洲投資同比增長102%,達到100億美元,佔到全年對外投資10%。

  在瑞士日內瓦州政府經濟署署長Stphane Graber看來,中國企業現在不過是“把一隻腳踏上歐洲”。“未來十年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個進程將給歐洲帶來機會,不應有任何恐懼。” Graber説。

  持類似Graber想法的包括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瑞士人……整個歐洲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熱切地盼望著來自中國的投資。

  “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嘗試進入過去沒有進入的地區和國家,隨著對市場日漸熟悉,進入步伐肯定會加快。”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刁春和對本報記者説。

  在歐並購完善産業鏈

  目前中國在歐洲的投資涵蓋歐盟所有27個成員國,佔到中國在發達經濟體中投資的42.1%。Graber透露,光在日內瓦現在就有約20家中國企業,並很快將再新增5家。

  陳健分析,中國企業對歐美投資大量增加,除了基於中國企業對外部投資環境進一步熟悉,也是由當前形勢所決定的。

  中國對歐美投資所佔比例仍很小,目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總額的70%以上仍集中于亞洲。中國對外投資的前三大領域分別是:租賃服務業31%、金融業17%、採礦業14%。

  在中國企業對歐投資中,對外承包工程還是一股強勁的推動力量。

  作為央企對外工程承包大戶,中交股份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業務,但在歐洲的合作機會以前並不是很多。作為掌門人,劉起濤正著迷于對全産業鏈服務理念的追求。即在公路和橋梁建設中,擁有從線路選擇和規劃,到設計、施工、公路信息化建設、安監系統、收費服務系統的全套提供能力。

  中交股份去年在美國收購了一家鑽井平臺設計公司,加上擁有上海振華港機強大的製造能力,下一步將提供包括海洋鑽井平臺在內的海洋重工一攬子服務,包括鑽井平臺的安裝運輸、拆卸、維護和管理。

  利用全球最大挖泥船用戶的身份,中交股份也考慮在工程船舶,包括海上大型吊車、海上鋪管船舶、海洋工程船舶的研發、製造和使用上進行全産業鏈拓展。劉起濤希望與歐洲同行在海洋重工、工程船舶的製造和研發領域,以及在歐洲公司的股權合作方面開展合作。“我們將圍繞産業鏈完善,尋找這樣的企業合作機會。”劉起濤説。

  同為對外工程承包大戶的另一家央企中國機械集團也在更多關注于通過海外活動完善産業鏈。中機副總裁謝彪説,公司為此開展了海外並購活動,收購了一些機械電器製造企業,今年上半年還完成了一家法國農業機械製造企業的收購。目前有300多億美元的200多個工程項目正在施工。

  “投給歐洲的信心票”

  中國駐瑞士大使何亞非認為,在當前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在這裡投資不僅僅是商業投資本身,而且是對歐洲經濟信心的一種投票。

  “我原來所在的公司準備解雇600個人,而三一卻準備創造600個新的工作崗位。”三一德國公關部總經理説。目前的歐洲各國急需外來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一重工在德國北威州的歐洲中心今年6月開始啟用,現在已有160人,其中80%是德國人,研發、營銷、生産和人力資源的負責人都是德國人。“我們開始時的口號就是德國製造。” 三一德國公司總經理賀東東説,這包括在德建廠、在德做研發、由德國工人製造、聘用德國高管。

  在進入德國的談判中,賀東東切身感受到歐洲各地對中國投資者的熱切期待。在連續3個月的時間裏,貝格海姆和貝德堡兩個城市向三一反復遊説,以爭奪這個1億歐元的投資項目。

  貝格海姆還派出一位政府要員屢屢拜訪三一歐洲項目負責人。貝德堡最終的勝出得益於更多的細節讓步——不僅給了三一重工大片的土地,將項目所在地周邊的街道名也以三一命名,還承諾將在這裡設置專門的公交車站,並解決了從押金支付到工廠建成後周圍雨水處理等問題。

  “中國企業目前在全球投資佔到6%份額,而英美高峰期時在全球投資都佔到50%以上。” 每年要去四五趟中國的Graber説。他希望中國企業能將瑞士作為進入歐洲的門戶和窗口。

  陌生的市場和規則

  不過,中國投資者的歐洲之旅也並非輕鬆。事實上,進入歐洲的中國企業,尤其民營企業往往不得不面對一個陌生的市場和由此帶來的困擾。

  賀東東在這方面也深有感觸。最初,三一選擇的投資地是德國的迪恩。但迪恩堅決不要中國企業,原因是當地主管招商的一名副局長曾在浙江金華被小偷偷走10塊錢,從此就對中國人充滿不信任感。直到三一德國公司開業前,當地媒體仍在質疑其投資是否實際到位。

  三一在德國的招聘也受到當地人對陌生的中國公司的不信任情緒。在招聘面試中,賀東東總是被應聘者們問及一大堆問題,在薪水待遇之外還包括持續投資、市場分析、研發投入等各種問題。“這更像是我在接受他們的面試。”賀東東調侃説。

  由於不放心來自中國的企業,大多數人來應聘前都做了大量對三一的研究工作,並到項目工地實地考察。

  三一內部的中德衝突也時有發生。中國企業基本上都還處在創業階段,“很習慣又找人又搞研發又搞市場”,營銷經理、營銷老總、服務工程師是同時在招聘的;但德國人卻難以理解,他們習慣於先招聘營銷經理,然後由這人負責去招聘部門經理,部門經理再去找服務工程師。

  “中國企業這些年之所以能在亞洲、拉美市場開展較多業務,是因為我們現有技術在這些國家的適應程度比較合適。”刁春和説,而在歐美成熟市場,中國企業對規則的熟悉還需加強,還需要對這個市場下功夫研究。

  刁春和提到近期的中海外在波蘭退出公路建設項目一事。目前該工程已經以1億多歐元的協議價值轉包給其它公司,但外方繼續向中方索賠2億元。刁春和認為,當時雙方的合同簽得就有問題。“初步了解下來,實際上是不公平的條款,但我們的企業缺乏經驗,而且當時是第一個在歐盟的大項目,”他説,“我們需要不斷總結,保護好我們的權益。”

  “對外投資處於起步階段,發展就可能帶來局部失衡和必要調整,世界需要正確理解中國的發展,避免因為認識差異,阻礙共同發展。”陳健説。按照中國商務部的設想,中國將努力培養一批跨國公司,並增強防控對外投資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