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當代商場國際代購一層店面專櫃前,5米見方的專櫃前不時有顧客前來諮詢(資料圖片)。CFP供圖
深圳商報記者 吳素紅
每逢週末,位於芝加哥西郊的Premium outlet(工廠直銷店)總是活躍這樣一批人:他們出入在COACH、DKNY、喬治阿瑪尼等名牌店舖,看到經典款式或者折扣低的商品,毫不猶豫地掃進購物袋,直至塞滿了大大小小的購物袋。他們不是一群普通的消費者,他們確切的身份是“國際代購”,即依託于境外購物網站或實體店舖,通過C2C平臺為中國網購用戶提供代購服務。其中,代購商品中最熱的當屬化粧品、名牌手袋和手錶,當然一些名牌服飾也是超級購物狂的最愛。
今年30齣頭的阿KEN就是一名“私人國際代購”。然而,相比前幾年國際代購剛剛興起的境況,目前國際代購行業呈現”兩極“現象:一方面受人民幣升值因素、國內CPI不斷走高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通過國際代購在網上淘價廉物美的名牌商品;但隨著越來越多專業公司加入到國際代購行列,例如,美國著名的梅西百貨、GAP服裝品牌,都紛紛在官網上開通國際業務,擠壓了國際代購的利潤空間。從2010年年初開始,阿KEN就感嘆生意難做。
匯率和促銷 最高可省5成
昨天,打開淘寶網站,輸入國際代購,隨即蹦出一串的店舖可供選擇。大到各類箱包、小到寶寶使用的潤膚油,很多國內尚沒有銷售的商品,均能找到,商品種類五花八門。更為重要的是,國際代購誘人的價格,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據了解,目前,隨著人民幣升值、美元歐元疲軟、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流業的高度發展,利用國際代購淘名牌成為不少消費者的省錢之道。在深圳一家網絡公司上班的Coco就是國際代購的忠實粉絲。她告訴記者,選擇國際代購其實有講究,例如,購買化粧品,一般都是日韓等地價格差價比較大,而歐美等地就主要購買手袋和服裝之類。前不久,Coco在國內的COACH店舖看上了新款的手袋,售價約4500元人民幣,但她沒有馬上下手購買,而是通過網絡上相熟的國際代購,在美國當地購物中心購買了同款手袋,“美國專賣店價格就相當於國內的7.5折,有時候買家還可以優惠,計算上代購費用和郵費,大約也相當於國內8折不到,還是很優惠的。”
匯率和促銷是如何讓消費者省錢了?從事國際代購4年多的阿KEN有著親身感受。他介紹,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前美元兌人民幣在1:8,現在匯率則在1:6.5左右。歐元方面,今年初,歐元兌人民幣匯率還高達9.8比1,而目前已經跌至“8時代”。如果用人民幣購買,其匯率價差已經達到20%。另一方面是促銷産生的兩地價差。“美國百貨類的商品並不貴,100美金可以買到一件不錯品牌的連衣裙,國內百貨商場一些國內二三線品牌也要800、900元一條裙了。而一旦遇上促銷季,折扣更低,例如,感恩節之後就是美國零售業的傳統折扣季,當地店舖甚至花15美金就可以買到一條原價100多美金的晚禮服裙子。即便加上手續費、郵費等費用,最高節省5成了。”阿KEN説,這樣的“雙重利好時機”吸引了很多熱衷網購的抄底客。
競爭激烈揾食不易
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78.2億元,並有望在2010年底達到110.3億元。然而,市場規模擴大並不意味著利潤滾滾。據了解,由於從事國際代購業務數量增多,行業競爭也激烈。在國際代購最為集中的淘寶網上,記者輸入“國際代購”一詞,立即跳出了“約有20195個寶貝”之多,貨源來自亞洲各國以及歐美、澳洲等地。
“現在網絡發達,商品價格很透明。如果要月入過萬,必須依靠規模和口碑等綜合因素了。”曾經短期從事國際代購業務的王小姐對國際代購“心有餘而力不足”。此前,王小姐在網絡上經營以代購美國産品為主的業務。但幾個月下來,發現所賺的利潤寥寥無幾。有一回,持有一張美國COACH貴賓卡的王小姐在美國代購該品牌手袋。通常國際代購的標價,是“官網價格 當地消費稅 匯率 10%代購費+運費”,兩地之間商品的差價和代購費,就是國際代購利潤來源。而COACH貴賓卡的折扣大約在8折上下。為了形成價格優勢,王小姐打出“免收代購費”廣告,僅賺取約20%的差價。“可是在這個交易過程中,不僅要和買家在網絡上多次溝通,確定款式,萬一如果郵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是扯不清楚。如果算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其實賺的錢不多。”
見證了國際代購發展的阿KEN,也感嘆目前競爭激烈。他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有數量眾多的私人代購,還有很多公司涉足此項業務。這些公司一種為專業的代購網站,此類商家一般擁有零售渠道資源以及國際物流資源。另外一類型就是目前國內熱得燙手的“電子商務網站”,例如,維品會、走秀網這類的名牌折扣網,主要面向有綜合網站消費習慣的消費群體。“為了吸引人氣,有雄厚資金實力的網商,打出的個別商品價格甚至比美國實體店舖還要便宜,而且還不需要買家自付運費。”面對大商家的擠壓,阿KEN深感經營不易並考慮轉型。如今,阿KEN盯上了蘋果産品。“蘋果公司在美國本土産品比國內提早亮相,國內也有很多‘果粉’渴望第一時間拿到最新産品,我就是利用三四個月的時間差,賺取一些差價了。”阿KEN告訴記者,上一回Ipad2剛剛在美國專賣店上市,他淩晨5點就去排隊了,“一台機轉手賺50美金甚至更高,還有黃牛現場收購。”
魚龍混雜購物需謹慎
不過,儘管海外代購名牌價差較大,但背後隱藏的風險也逐漸顯現。有消費專家就提醒,購物者在進行國際代購時,必須要謹慎為之。否則,不僅不能享受到實惠的價格,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首先是關稅問題。據了解,2010年9月1日起,海關總署將對個人郵遞進境物品進口稅起徵點進行調整,取消之前港澳臺地區400元、其他國家和地區500元的免徵額,進口關稅起徵點為50元起。尤其是對熱門的蘋果産品,海關抽查更為嚴格。一旦被查出沒有按規定繳稅,不僅要補交稅款,甚至面臨高額罰款。
其次,網上産品魚龍混雜,買家由於無法事前看到商品質量,不少代購人和消費者之間購買商品是靠“口頭協議”,一旦出現質量或金錢問題,很容易産生糾紛。
此外,支付方式要選擇合法渠道。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寶的“海外購”業務獲得了外管局的特批,用戶要避免使用未獲監管部門批准的支付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