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營養餐何以遇難題
本報9月23日刊發的《山裏娃,寒酸盤中餐》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許多讀者和網友前來諮詢:早在6年前,我省就實施農村中小學愛心營養餐工程,為什麼享受著營養餐的山區孩子,現在還在吃霉幹菜?
最近,記者在麗水、溫州、衢州等偏遠山區調查,發現由於山區孩子的就學情況有了新變化,加上物價上漲等因素,從而導致營養餐難題出現。
2005年,我省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愛心營養餐工程,為農村中小學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每週2至3餐葷素搭配、營養合理的營養餐,政府資助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200元,2009年開始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每週供餐次數達到5餐。“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為190萬名義務教育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營養餐,投入資金5.3億元。
省教育廳計財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撤擴並而導致學生住校,是學生遭遇營養餐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幾年,每個村都有小學,學生都是本村的,不住校,一日三餐,也都是在家裏吃的。享受營養餐的是貧困孩子,一天5元。後來,營養餐的面擴大到了每位學生,但是新情況出現了。”慶元縣龍溪鄉中心小學校長劉承松告訴記者,自從村裏外出打工的家長越來越多,有的把子女帶出去讀書了,農村生源大量減少,為此,2008年開始,縣裏實施小規模學校調整改造工程,村裏的小學開始撤並,現在龍溪鄉就剩下這一所小學了,學生一年年在減少,今年剩下25個學生。
鄉鎮小學撤並後,孩子讀書離家遠了,不得不住校,導致一日三餐都在學校裏吃,週日下午到校、週五下午回家,這麼長時間新鮮蔬菜很難存放,僅僅靠著政府提供的一餐愛心營養餐,其餘兩餐只能吃霉幹菜、榨菜。
最讓劉承松心酸的是,這些留在學校的孩子,家裏往往是最貧困的,要麼父母離異,要麼因病致貧,由爺爺奶奶管,沒有經濟來源。即使學校食堂燒菜,他們也買不起。
另外,物價上漲也使本來只有5元的營養餐,更加捉襟見肘。“補貼只能保證學生吃飽,卻遠不能保證他們吃好,學校只能精打細算,保證學生一週能吃上兩到三次葷菜,有時是一點炒肉片,有時是一個小雞腿。” 華老師説。
“為了讓孩子每頓都吃得熱乎,學校把孩子的營養餐補貼分成每週15頓,平均是1.33元一頓。”萬阜鄉中心學校分管總務的華老師無奈地説,“現在物價漲得如此厲害,只有1元多標準的餐費,我們只能在青菜和蘿蔔之間選擇。”
“雖然,每頓都以青菜豆腐為主,畢竟學生不用再吃霉幹菜了。”萬阜鄉中心學校校長洪靈通説。
山區的一些學校都遭遇著這樣的難題,有關人士認為,愛心免費營養餐是政府部門改善農村學生伙食的補貼,而要讓孩子吃飽吃好,需要社會各界和熱心人士共同努力,伸出援手,幫助這些貧困孩子健康成長。 (記者 聶偉霞 陳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