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每年發行500隻新股意味著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7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券商説中國有10萬個項目資源,每年可以發行500隻新股,折合每個交易日發行兩家,從週一到週五,持續不斷地發行,一年下來剛好500家。

  現在發現,不管投資者死活堅持新股發行的,主要就是這些仲介機構,賺錢沒夠,哪怕是“國難財”、股民的“吐血錢”。每一隻新股發行,都是一個巨大的盈利機會,承銷費哪家都不會低於1000萬元。券商雖然經紀業務日漸萎縮,但投行這邊賺得盆滿缽滿,這不叫畸形,人家叫“高端”。

  雖然説中小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基石,雖然重要,卻並不值錢,少個張三或是李四無足輕重,只要給券商帶來巨大利潤的投行業務繁榮昌盛,股市跌到1000點又何妨?

  從理論上講,10萬個項目並不過分,如果真要説上市資源,中國的潛在上市公司何止千千萬,每一家在工商局註冊的公司都有可能上市,初始註冊資金100萬元,第一年盈利500萬元,然後每10股送50股紅股,註冊資金變為600萬元,第二年盈利2000萬元,每10股送30股紅股,註冊資金變為2400萬元,同時轉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保薦人的輔導,第三年盈利5000萬元,每10股送20股紅股,股本變為7200萬股,同時保薦人、各路PE、VC參股2800萬股,股本變為1億股,然後申請上市,也就齊活。只要有資本推動,多少個上市公司都能打造出來,10萬的説法太過保守。

  但是上市公司質量如何保證?本應該是6個月長成的黃瓜,靠各類化學藥劑硬是1個月成熟,口感自然今非昔比。本應是經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出現的上市公司,依靠資本迅速催熟,大家的目標一致,上市後將股票賣給中小投資者,結果如何,恐怕所有人都明白。

  據説蒙牛的高管弄了個現代牧業,充分利用蒙牛的渠道、資源,並成功在香港上市,這樣的故事完全可以在A股複製,雖然有同業競爭之嫌,但現在看似乎並無不妥。分拆可以,吸收合併也行,中交股份上市還要收走路橋建設,將來還可以再將這塊業務改個名字到創業板上市,一切皆有可能。惟一不變的是,每一次變革,都要中小投資者從兜裏掏錢,圈錢是永恒的。

  以後別再提上市公司質量,業績好沒用,因為好的部分可以讓高管拿走重新設立公司;公司好沒用,因為大股東可以強行回收優質資産;新股業績好也沒用,因為創業股東賣出股票後,它也就離殼資源不遠了,不過這個殼資源還不一定值錢,因為每年都要發行500隻新股,殼資源越來越多,其價值也必然將大打折扣。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中國經濟網股市頻道】(地址:http://finance.ce.cn/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