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河北赤城農民:用"窮人的辦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2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石家莊9月26日電(記者倪四義、李惠子、曹國廠)前不久,43歲的村委會主任豐玉林帶記者去看山坡上村裏的黃芩種植基地。

  路上,記者發現一大片絨毛一樣綠油油的油松幼苗,一窩窩地長在地裏。記者問:“這也是一個賺錢的産業?”豐玉林説:“不是,我們自己綠化荒山用的。”

  在記者的追問下,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豐玉林所在的河北省赤城縣雕鶚鎮下虎村,在他小的時候,周圍山坡上林草覆蓋,“河灘上用鐵鍬一鏟,就能見到水,現在打井打到十多米都沒水”。

  上世紀80年代,市場對羊絨和羊皮需求旺盛,燕山山脈中養羊業迅速膨脹,山羊吃草連根拔,對植被破壞特別大。雖然已經禁牧多年,現在山坡依然可見不少裸露的地皮,沒有多少樹木。

  “周圍的荒山,怎麼改變一下?種樹需要樹苗,但不能等靠要,政府的支持有限,滿足不了綠化需求。”豐玉林説。於是,2009年當選村委會主任的他,在去年召開村委會會議,大家決定上山撿松塔,磕出松子種到地裏,等養成樹苗後,再移栽到山上。

  他指著著松苗旁邊的一大片育苗基地説,那裏的樹苗,一棵要40到100塊錢,我們這麼多荒山,怎麼買得起?“有錢人買松苗,沒錢的上山採。這是窮人的辦法,沒辦法的辦法。”

  他説,這兒14畝的松苗,經過3年的生長週期,可以種滿兩個山坡,足足兩千畝荒地。

  村委會開會後,村裏小廣場上貼出了告示,村民代表跑遍全村400多戶,挨家挨戶動員。開春時,村裏能上山的都上山採松塔、磕松子兒。平時,村民只要上山,路上碰上松塔,就裝在隨身的袋子裏拿回來,交到村委會。

  拿著幾麻袋松子兒,下虎村綠澤園黃芩種植公司雇上一批村民將松子種在村頭路邊的地裏,工資是每人每天80元。拔草、整地、澆水、看護等工作則由未出門打工的婦女完成,從開春到秋收持續半年,每天勞動8小時,包午飯,每人日收入50元,一個月可掙1000多元。

  下虎村距北京120公里。為保證京津地區的供水安全和防風固沙,河北省在首都以北地區明令禁止放養山羊,並嚴格控制高耗水農業,將水田改為旱田,村民生活一度十分困難。

  下虎村因人均年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曾一度被定為貧困村。在政府扶貧項目幫助下,村民在山坡上大面積種植中藥黃芩。近年來中藥價格不斷上漲,村民發了一筆小財,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400多元,實現了全村脫貧。

  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豐玉林並不完全明白所謂“全球氣候變化”的概念,但是他説,種樹可以保護北京免受風沙侵擾,也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

  與此同時,中央財政和北京市政府也對老百姓退耕還林給予一定補助和支持。根據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的合作紀要,2009年至2011年,北京市安排1億元在河北赤城等縣營造生態水源保護林20萬畝。

  下虎村周圍的山坡,部分已列入植樹造林工程。林業部門補貼種樹的勞務支出,並提供技術支持。

  “一個電話,林業局的人就過來了。他們對我説:錢花在你這兒,不白花。”豐玉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