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題 舉國體制裏的茅臺酒
9月16日《新快報》報道,在廣州,53度的茅臺價格已超過700m l馬爹利藍帶和軒尼詩XO,而兩年前茅臺酒的身價尚不如這些洋酒。聞此消息,不知是否要為國酒慶倖,這兩年幾乎所有的名酒都在漲價,而茅臺漲價基本上都是挨罵的。今年初茅臺酒和五糧液同時漲價,差一點在眾怒之中被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斷定為價格壟斷。
其實目前所有反對或者管制茅臺漲價的理由都站不住腳。比如嗓門最大的腐敗論,認為茅臺酒昂貴的價格只有少數人才能消費,迎合了社會上的腐敗現象,這種論斷毫無意義,因為跟中國的故宮以前只有皇帝可以住,現在共和了,大家都應該住進去的説法一樣荒唐!這種思路大約認為國酒茅臺人人得喝上二兩,但這樣公平正義的喝酒夢想,即使抽幹赤水河也無法滿足。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真茅臺很少,而假茅臺多到離譜;當人們為喝到真茅臺歡天喜地時,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茅臺價格已經低到不合理了。當然,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不合理的酒價已造成圍繞著茅臺酒的生産和銷售環節的利益尋租鏈——— 批條子拿茅臺,批條子才能喝到真茅臺,而這不僅是對茅臺的侮辱,也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果——— 市場經濟體制的諷刺。
從價格是市場配置的結果來説,作為稀缺資源的茅臺目前的價格遠未到位。這對於喝不起的人來説多少有點不幸,但是,不只是茅臺酒和大部分人無關,大凡稀缺的好東西都是屬於少數人的,這不是公平正義的道德問題,而是天然如此,須寬心接受。倘若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你恐怕也接受不了劉翔的腿、鞏俐的微笑和姚明的身高。
茅臺酒是中國獨有的酒精飲料,就其口感、內涵特別是這麼多年積累的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全球任何一種名酒相比都不遜色,而它的價格及其形成機制卻無法體現其地位。和西方頂尖的幹邑、紅酒相比,茅臺酒價及其形成機制可謂漏洞百齣,且造成酒價的嚴重低估。一瓶普通拉菲都可以賣到人民幣5000元以上,茅臺酒憑什麼只能賣1000多?
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具有稀缺性的商品在市場上並不衝突,也無高低貴賤之分,就是同一個市場的不同組成部分。從道德上譴責市場對茅臺酒這種稀缺資源的價格追漲,以及以行政手段進行價格管制,都無法將茅臺酒發揚光大。法國頂級酒莊深藏多年的紅酒,不會被法國人民拿來證明法國資本主義的腐朽;法國政府更不會出臺價格管制限制它們可能出現的天價。天價的法國紅酒從來都是法國人的驕傲———代表世界生活時尚的驕傲。比法國紅酒歷史更久的茅臺,為什麼就不能被我們拿來證明這是中國的某種獨具魅力的生活方式呢?
有人會説茅臺一直是中國酒類的象徵。君不見從紅軍長征的傳奇、到開國大典宴會用酒,再到基辛格訪華時香溢國際,不都是嗎?這不錯。但在這種象徵意義中,茅臺雖是美酒卻非商品,而是政治家消受的結果,它形成了某種特供、專供的生産和銷售的體系,在這種舉國體制裏,茅臺酒只有專賣卻無市場交易。即使酒價漲了又漲,也不能以市場的方式發現其作為國酒的真實價值,從而實現其最佳商業利益。
像茅臺這樣不可能無限制擴大産量的名貴酒類,如何實現最佳經濟利益,國際市場上有一整套成熟的交易體系。這種交易一般都是從某一個年度酒出窖就開始的,首先在拍賣市場上拍出一個年份酒的收藏價,這相當於期貨價,起到發現現貨交易價的作用,然後全面銷售。法國昂貴的紅酒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拍賣先行的銷售模式。它的拍賣價和市場銷售價及其出窖年份的相互參照,使得紅酒從葡萄種植開始到酒上餐桌的全過程,有一個完整的價格配置鏈。這基本保證了某種好酒就有一定合適的價格,而某種合適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相應的真正的好酒。
茅臺顯然不是這樣銷售的。即使在限價的管制下連續漲下去,恐怕茅臺依然無法得到正常的認可。因為在舉國體制之中的茅臺,基本只有行政命令給予的最高價格限制(今年初就有限價,但市場幾乎看不到限價的茅臺酒),而這比茅臺酒因應市場供求一步到位嚴重得多。因為這既不能保證買到的是真茅臺,也不能實現茅臺酒本來應該有的經濟利益。即便它還頂著國酒帽子,在釣魚臺招待國賓,美譽度可能很高,仿佛舉國之下酒好不過茅臺了,但它依然不是商品,而是貢品,和現代奢侈品的商業模式風馬牛不相及。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茅臺價格完全市場化之前,我們都不能説中國已經進入全面的市場經濟了。而當茅臺以完全市場化的面目出現時,即便它不被命名為國酒,不再被貼上各種“特供”的標簽,相信品質也不會比現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