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免費午餐已經籌款千萬 成在公開透明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個媒體人,一群知識精英,一個新媒體工具,上百萬名捐贈者,在郭美美事件導致傳統公益模式備受質疑的當口,民間公益項目“免費午餐”從網上發酵造就奇跡。短短5個多月募集善款1690余萬元,為77所學校的1萬多個孩子烹制了免費的午餐。

  昨天,故事主角鄧飛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説,他和同伴只想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獲取基本的國家福利,免於饑餓,順利成材回報社會和國家。

  “免費午餐”緣起偶然

  京華時報:從今年4月開始公募,整個項目現在募集了多少錢?

  鄧飛:從4月2日開始到上週五,合計募集善款16934212.05元。5個多月,共為77所學校1萬多名孩子提供免費午餐。

  京華時報:聽説這個項目的緣起是你與一位山村教師的聊天?

  鄧飛:今年2月,我以“2010年度記者”的身份參加了天涯社區的頒獎晚會。我的鄰座、一個叫小玉的支教女教師告訴我,她所在學校(貴州省黔西縣花溪鄉沙壩小學)的學生沒有午餐,每天她一個人端著飯盒,沒辦法面對他們熱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進自己的宿舍去吃飯。最初我們是想幫助她所在學校的孩子們。

  京華時報:可能很多人都會被感動,但是不一定付諸行動,為什麼半個月之後就去了?

  鄧飛:因為我承諾她了。我們要去給那個學校建食堂,讓孩子們吃上飯。

  京華時報:到了之後你看到的是什麼?

  鄧飛:孩子們蓬頭垢面,沒東西吃。中午喝涼水或者在小賣部買零食。我們去了小賣部,發現全是假冒偽劣食品。後來,我們又去了其他更為困難的學校,深圳一個企業家提供了第一筆兩萬塊錢的啟動資金,只有一週時間,孩子們就吃上飯了。沙壩小學成為我們資助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這一天微博上線,開始公募。

  京華時報:公募開始不久就出現了郭美美事件,對項目有沒有影響?

  鄧飛:郭美美事件令人對公益組織不信任,給我們增加了困難。但也讓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公益組織反思、改變和提高自己。這也是中國公益深刻改變的一個契機。有很多懷疑,比如我們吃一碗麵花了多少錢、我們打車還是坐公交車、雞蛋在山村的價格等等,很多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通過解釋和回復,我們就會得到理解和支持。

  讓每個人愛心綻放

  京華時報:最初有沒有想到做到現在的規模?

  鄧飛:想到一定會有如此規模,但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年度計劃就是1000萬。

  京華時報:募集到第一個100萬是什麼情形?

  鄧飛:4月17日,我用微博直播在河南兩所小學展開“免費午餐”。廣州的一個企業家在微博上説他願意支持我們的免費午餐,誰轉這條微博,他就向我捐款9元。結果幾個小時就轉發了10萬多條,實際上他事後捐了100多萬過來。有了100萬我們就想今年能不能做1000萬。結果也實現了。

  京華時報:項目的成功離不開草根民眾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有什麼難忘的事情嗎?

  鄧飛:杭州有一個朋友一下子拿出200多萬,而且是不留名字的。最感動的是上海的一位朋友,他是一個賣豬肉的老闆,從6月1日開始,每天以他兒子的名義把他開張營業的第一筆營業額拿出來捐給我們,一直到今天,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京華時報:整個募捐的過程伴隨著很多公益操作方式的創新,有沒有總結過?

  鄧飛:網友在微博上的義賣啟發了我們“免費午餐”的團隊,大家商量能否利用微博操作公益拍賣,結果很快接到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王帥的電話。在他們的幫助下,“免費午餐”在淘寶網建立了一個網店。我在微博上動員網友捐出自己的閒置物品,集中放置在淘寶店裏對外標價銷售或者競拍銷售。全國各地的網友都可以在線拍下並支付一個標價為3元的虛擬産品,為孩子們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電子商務平臺的開放、透明、資金有跡可尋和全民參與的特點,讓公益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這也是最具影響的網絡零售平臺與社會公益間的無縫對接,開創了公益的全新模式。

  京華時報:有的人吃一頓飯就花掉上萬塊錢,賭一場球十幾萬也在所不惜,但是做善事就不願意。怎麼動員他們?

  鄧飛:我們有一名團隊成員講過一個例子,當時我們創立微博拍賣,是從拍賣一些高端的東西開始的。比如跟著名高爾夫球員打球的機會。然後她的幾個有錢的朋友就參加拍賣,每個人捐了兩三萬。錢捐出去之後,他們想要了解錢的去向,想要去學校看看。這一看發現,連路都沒有,車根本開不進去,孩子們沒有飯吃,這幾個人當即決定再拿出10萬元修路。也許人都有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實際上都有柔軟的一面。只要找到柔軟的一面,鼓勵他綻放出來,每一個人都是有愛心的。

  原則是不透明不撥款

  京華時報:如果讓你來總結這種創新性的公益模式的成功經驗,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鄧飛:公開透明。我們的原則是不透明不撥款。

  京華時報:怎麼確保公開透明?

  鄧飛:從最開始註冊微博,公開賬號,只要涉及錢的,全都是公開的。每個學校必須開微博,每天通過微博進行監控,否則攢到月底做的賬就有可能出問題。每一筆錢是怎麼花的,校長要通過微博詳細説清楚。每個學校發過來我們再轉出去,全國人民都能看見。在價格上做手腳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我們還給家長留下電話,如果發現今天孩子沒吃上午餐,或者午餐沒達到標準隨時可以舉報。此外,我們還發展了當地的志願者。一旦發現問題,志願者會到現場核實。我們項目組也有一名專職人員可以出差核查。當然還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當地媒體。

  京華時報:你們自己的經費怎麼處理?

  鄧飛:這個項目由挂靠在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之下的“免費午餐”基金執行。我們的執行費和管理費根據基金會的有關規定是可以報銷的。但是我們的團隊成員為了把更多的錢留給孩子,基本沒怎麼報銷,都是自己承擔。我本人沒找基金會報銷一張機票,都是找自己的單位或朋友贊助。至於在外的食宿,基本是我個人承擔,具體數額我現在沒有統計。我知道這種方法不符合現代公益管理,今後也將依照相關標準報銷開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樣的,也必須在微博上公開花費的明細,接受監督。

  京華時報:這個項目會不會最後形成一個以“免費午餐”為中心的兒童福利網?

  鄧飛:是的,根據我們的計劃,不用等到今年年底,“免費午餐”學校的孩子們所處的環境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學校都會得到一個圖書室,當地的村民也可以到這裡來看書。有藥業公司也想參加“免費午餐”,我動員他們給每個“免費午餐”的學校配一個藥匣子,裏面有感冒藥、紅花油、瀉立停、創可貼。還有小額貸款項目跟著我們下鄉,每個享受免費午餐的孩子的父母可以申請小額貸款。對於一些視頻公司,我建議他們做視頻,把北京最好的老師講課的視頻放給孩子們看……最終將不僅僅是一頓午餐,我們實際上是打開一扇公開透明的窗口,讓學校積累信譽,其他的慈善機構就會給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幫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初衷是推動政府介入

  京華時報:前不久,國務院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啟動民族縣、貧困縣農村學生免費午餐試點工作,並將寧夏確定為首批試點省份,聽到這個消息什麼感受?

  鄧飛:很高興,實際上我們一開始去做的目的也是要推動政府介入。

  京華時報:如果政府接手這件事,你有何打算?

  鄧飛:我們必須澄清一些理念,大規模的改變,單靠民間捐款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通過財政資金,只有依靠政府。對於明年的工作,我們還在觀望,這些“免費午餐”學校,如果國家接了就接過去,不接我們繼續做。但國家接手不意味著我們就不作為了,我們可以回歸到監督的角色。在政府接手之前,我們正在努力做一個模型,如何通過微博實現資金公開、透明、實時公佈,把我們的經驗做成模型。政府接手的同時可以把我們的模型拿過去。

  京華時報:除了“免費午餐”,下一步打算做什麼?

  鄧飛:我們將集中精力在微博上發起另一場新的鄉村兒童福利項目建立合法公募賬號,通過微博和淘寶網站積累企業和個人資金,為鄉村小學生購買大病醫療保險,一旦有重大疾病,就有保險公司配合國家的新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幫助他們免於大病傷害。

  京華時報:身為一個媒體人,你更多是個記錄者,如今作為一個行動者投身公益,又是出於什麼考慮?

  鄧飛:我做記者十年,寫了近兩百篇調查報道,是用輿論監督來盡一個記者的社會責任。但免費午餐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去做公益建設,實現一些事物的直接改變,更好服務社會和國家。以後幾年我會專注中國兒童福利的增加,讓貧困山區的娃娃能夠感受到從出生到進大學這個路途是溫暖的,是有愛的,最終他們走出來,成為國家的棟樑,帶著愛和感恩回報社會和國家。

  關鍵詞

  免費午餐

  “免費午餐”是由鄧飛等500多名記者和國內數十家媒體聯合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倡議每天捐贈3元為貧困地區學童提供免費午餐。自今年4月2日正式啟動以來,已有77所學校學生享有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