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歐亞國家尋求借鑒“中國模式”開啟“文化新絲路”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4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西安9月24日電(記者楊一苗、黃東明、強力靜)白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維切爾謝爾蓋弗拉基米洛維奇帶着一本關於秦始皇的書來到西安,在這裡,他看到了秦始皇的地下軍團——兵馬俑。

  他説:“中國有兩個人讓我十分佩服,其中一個就是秦始皇,另一位就是孔子。在東西方文化平等交流的今天,中國文化的發展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000多年前,以西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打開了歐亞文化交流的通道。2000多年後,歐亞區域以廣泛的合作交流開啟文化發展“新絲路”。正在西安舉行的歐亞經濟論壇上,文化首次被作為平行分會之一。來自歐亞多個國家的官員、文化場館管理者及學者,共同探討公共文化發展及交流合作議題。

  在這次歐亞經濟論壇上,文化分會的主題是“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與管理”,多位各國代表認為,近年來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值得借鑒。哈薩克斯坦文化部副部長捷列巴耶夫噶吉説:“一個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涉及到很多層面的問題,但總體要求應該以和諧發展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我在西安參觀了一些建築,能夠做到城市建設與環境、人居和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

  波蘭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梅西亞加西對中國的認識已超過20年,在他眼中,這些年中國發生了很大改變。他對在歐亞經濟論壇文化分會的“信息化時代的數字文化服務”議題表示了很大興趣。他説:“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歷史遺存豐富,這些年我見到了中國數字化水平的飛速發展,中國正在吸取國際上最優秀的科技,並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自己的數字化文化建設。”

  梅西亞加西認為,文化遺産的保護不僅僅是古建築、古街道,還包括生態文化、民俗風情的保護。中國目前出現了城鄉界限模糊、城市外來人口增多、城市間人員流動頻繁等特點,這些都會導致文化環境的變化,所以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務,讓人們找到和諧的平衡狀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融合,以及保留特色文化遺産。

  因此,多位代表希望在借鑒“中國模式”的同時,通過加強合作開啟歐亞區域間文化交流的“新絲路”。

  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部長阿斯羅裏米爾左紹赫魯赫説,中國在保護文化遺産方面是我們的榜樣,而兩國早在古絲綢之路時期,文化交流已經在增進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文明對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來,兩國文化交流以舉辦文化展、文化周等多種形式展開。“文化沒有界限,是連接各國友誼的橋梁,我希望今後能在塔吉克斯坦的文化交流活動中,看到更多中國朋友的身影。”

  歐亞經濟論壇是以上合組織相關國家為主體,面向廣大歐亞地區的開放式經濟對話平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創新歐亞合作,共享轉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