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黃金的價格是否會衝破2000美元/盎司?黃金是否仍是資金安全的避風港?我們是否會重新倒退至金本位時代?誰能取代黃金成為下一個硬通貨?
留金歲月
曹后村在南京火車站的後面,2011年的8月下旬,這個舊居民區被拆遷得支離破碎。街道的一邊所有的樓房已被推倒,整
日漫天塵土,街的另一邊尚存的居民樓裏,生活如常。一年後,這個地方將變成南京所有動車和高鐵的停車場,未拆遷的居民仍會在這裡繼續著一如既往的生活。
在依然維持著生活功能的街的另一邊,幾家小超市和煙雜店每日營業。煙雜店的門口豎著收購黃金、鉑金的紙牌。
女店主熟練地取出電子秤,一邊稱首飾一邊告訴《瞭望東方週刊》:“現在黃金首飾的回收價格是320元每克,金價急漲,上個月只有300這個價錢。”
黃金的灼熱忽然間瀰漫了每個角落,乃至於這個正在拆遷的半個小區也未被遺忘。
金價11年不回頭
從1980年到1999年,金價是一段暴跌的歲月,從彼時874美元開跌,直到1999年9月,最低跌到251.95美元。黃金跌了20年,如同當時市場流行一句話“十年黃金變爛銅”。
到了2000年左右,美國道瓊斯指數搭上網路科技快速列車,飆升到14198點的歷史新高,那個時候道瓊斯指數是一盎司黃金的42.88倍,也是該指數與黃金比例拉升到最高的時候。
路透社的報道稱,從道瓊斯指數與黃金百年史來看,道瓊斯指數與黃金比例拉到最大的三個高點:一是1929年的18.44倍;二是1966年的 27.7倍;三是1999年的42.88倍,這三個高點大約相隔四十年。而已經出現的兩個低點,一次是1932年的2.15倍,一次是1980年的 1.28倍,第三個低點正呼之欲出。
以2011年8月29日道瓊斯指數收盤價11539點,黃金每盎司1796美元,道瓊斯指數與黃金的比例是6.42倍,這個比值與1932年的 2.15倍、1980年的1.28倍,仍有一段距離。以6.42倍的比值來判斷,還不能判定黃金高點已過去。但是最少説明一點,黃金漲幅已大,是不是最好的投資標的,需要投資者自己做出判斷。
從二十一世紀開始,黃金已走過真正黃金十年,價格一路不回頭,從2001年全年漲幅0.7%到2010年的30.7%2011年若以1917.9美元來算,又漲了35%,乃歷史上罕見的“黃金盛世”。
一路金價上漲,行業間紛喊到頂,卻都未等到預期中的金價回眸。2010年12月31日,黃金的收盤價是每盎司1420.68美元,業界驚呼頂點,但之後卻屢屢被突破:2011年4月20日,金價突破1500美元關卡;7月20日,突破1600美元大關;8月8日,1800美元;8月23日,衝上1917.9美元。
走過漫長11年漲勢的黃金,迄今仍在“高來高去”。
買金條攢房子
2011年8月陳明德夫婦漂洋過海到了新西蘭的奧克蘭,迎接第二個外孫的出生。
女兒還挺著9個月大的肚子,不到四歲的小外孫安安繞膝身邊,陳明德老人悄悄地告訴安安:外公給你買金條了,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裏,等你長大了就給你。
陳明德老人和老伴都是退休幹部,一年的退休工資加起來近十萬人民幣,唯一的女兒是他們最大的牽掛,現在顯然外孫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們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有一次逛商場的時候看見生肖金條,一個大概50克,想著給外孫留個念加上又保值,就買了兩根。”
“以後買不買,要看金價的高低,反正現在置的業一式兩份,都留給兩個外孫,”陳明德説。
無獨有偶。南京電視臺的編導朱強也從2010年開始給剛出生的兒子買金條。
“反正每年都要給兒子買禮物,不如買些能留住的東西。我也買的是生肖金條,每年集一款,大概花15000元左右。”朱強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在朱強看來,他買金條跟金價完全無關,就是定期投資,“無論金價走高還是暴跌我都會買,等兒子20歲了一起給他,要買房買車還是娶老婆出國留學,隨他安排,就給集了這點資本了。”
作為80後,朱強成家算早的。他告訴本刊記者,給兒子買金條的想法源於身邊的朋友。在他做父親前,身邊有些朋友會給剛出生的孩子買大概10萬元的股票封存,準備20年不看行情任之漲跌,等小孩成年後作為第一桶金給孩子的禮物。
朱強説自己有些懶,以前也做過財經相關報道,所以覺得與其買股票不如買金條給孩子存著。
“2004年的時候是南京市民第一次掀其黃金投資的熱情,當時股市暴跌,國際金價卻屢攀高峰,很多人動起了買金子的念頭,不過當時的選擇大多是金飾品。”
他依稀記得當年做過的報道專題,跑了很多家銀行和金店採訪,對方都表示不回收金飾品,由於無法流通,那年的金飾熱就自然淡了下來。
“最近的買金熱始於2008年的股市暴跌,當時房價已然高漲,黃金成了最好的投資品種,”朱強説。現在國內的黃金流通渠道逐漸完善,對金飾品的回收渠道也逐漸建立,但更多的民間投資者開始選擇銀行發行的金條。
上海黃金協會秘書長許文軍告訴《瞭望東方週刊》:“近年上海市場的黃金消費量每年已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如果加上金條消費,這個數字接近20%。”
2010年全國的總額達到2700億元,而上海的黃金珠寶銷售額達到330億元,無疑上海坐穩了龍頭的位置。廣東深圳的黃金珠寶銷售量也十分驚人,反之北京市場的銷售額並沒有想象中的高,與上海有差距。
黃金的需求主要包括兩部分:來自首飾業的需求和投資需求(一部分黃金用於工業和牙醫)。通常首飾業佔據的份額最大,但不管是從絕對數量還是從相對比例來看,這部分使用的黃金一直在減少。
2000年到2007年,全球首飾業對黃金的需求從3205噸下降到2417噸,其佔整個黃金需求量的份額,從接近80%減少到60%多一點,其中,西方國家首飾業對黃金需求量驟然下跌。
印度,全球最大的珠寶市場,其需求量到2010年為止幾乎未受影響;中國作為第二大市場,其需求量一直在增長。
許文軍給出的答案也證實了這一説法。他説,在中國市場首飾黃金的消費和金條的消費是在同步上漲的,不過近年金條消費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首飾消費。
上海亞一金店市場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媒體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可以肯定的是飾品黃金用量在不斷增大。2008年至今,就亞一而言,黃金飾品銷量已經翻番。而且銷售情況未明顯隨著金價波動而起伏。”
紙黃金:賺些買菜錢
2004年底,中國股市跌入谷底,對那些已經形成投資習慣的中國人而言,資金出路成了擺在眼前的難題。
“有個朋友多次預測了股票的漲跌,他當時告訴我,黃金是個可以玩的東西,聽從他意見我開始玩紙黃金,”有投資經驗的IT從業人員潘天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潘天已經記不清當年的黃金價格了,只記得自己買了10手紙黃金花了8000多元人民幣,“總共玩了一年左右吧,投資回報率雖然不高但也有5%了,比那時候的股市回報好多了。”
當年紙黃金的波動顯然滿足不了投資者逐利的意願,除非有大資金量,否則賺錢還是不容易的事情。一年後,潘天投入了波動更為劇烈的期貨市場,但他卻從未涉足過黃金期貨。
“黃金期貨風險太大了,隨時可能爆倉,實在是不敢碰。”在潘天看來,期貨這種投資方式的設定就是做空不做多的,而近年黃金價格的連續增長,讓習慣做空的他絲毫不敢染指,“雖然全世界處於通貨膨脹中,但無論如何農産品合約的起伏和通脹要低於黃金很多,在期貨市場而言還算相對穩定的投資品種。”
蔡莉是東莞一家意大利公司的採購,2008年的時候她也開始玩上了紙黃金,“公司要購買黃金,這是我的工作任務之一,所以每天必然要關注黃金價格,”她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久而久之,蔡莉發現黃金的漲勢很不錯,於是去開了個紙黃金賬戶,做短期投資。“現在想起來自己很傻,為了避免虧錢都是小打小鬧,而且基本隔日買賣,大錢是沒賺到,就多了點買菜錢而已。”
4年來黃金的價格從1000美元以下攀升到1900美元,蔡莉卻説自己賺的錢連一輛QQ都買不了,主要當時就沒把黃金做長期的投資渠道來對待。
並不是所有的黃金投資者都會在偏遠的小倉庫裏儲備軍器或罐頭食品,等著世界末日,或抱著黃金遺世獨立,他們同樣也不都是格倫貝克(Glenn Beck)的信徒,這位鼓吹宿命論的美國學者一直勸誡他的信眾購買黃金。但大多數黃金投資者都認同,“這是個充滿離奇變數的世界。”
在他們看來,歐元區風雨飄搖,美國赤字動魄驚心,通脹初現端倪。這些擔憂推動黃金直線飆升,達到了難以置信的數字,10年間幾乎翻了6倍。
價格飆升的另一種解釋
金價的飆升還有另一種解釋。
在需求量急速膨脹的反面,黃金的開採量卻逐年遞減。2010年全球礦業公司共開採了2686噸黃金。這應該算是創下了紀錄,因為黃金投資數額雖然激增,但産量卻比不上十年前黃金總産量的一個零頭。
黃金開採成本的日益增高也成為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因素。據諮詢公司GFMS數據,自1999年以來礦石的金屬含量降低,平均品級降低了30%。現在礦石需從地下更深的地方挖掘。
全球礦産業的蓬勃發展拉動了對礦工和鑽探設備的需求,燃料,人力成本和礦業設備費用也都水漲船高。GFMS表示10年前從地下開採一盎司黃金的平均成本是200多美元,到2010年該費用已高達857美元。
另一種新生的金融工具開放交易指數基金(ETFs),讓人著迷地沉溺于黃金的燦爛。交易所買賣基金在實物黃金支持下為投資者提供直接的黃金價格,即使金礦公司信息仍不透明。
這種金融工具現在頗受歡迎,不到10年的時間,黃金ETFs由白手起家發展到現在已經坐擁2200噸黃金接近全球一年黃金的産量。
日益豐富的黃金投資渠道讓有經驗的投資人不屑于購買實物黃金,潘天告訴本刊記者:“我也曾經考慮過購買金條,但儲存協議等後續手續太過複雜,就放棄了。對我而言,黃金還不過是種投資手段,而且現在其投資空間已經不大了。”
黃金期貨玩心跳
2006年的春節李傑和他的一些朋友去了香港,尋找可以投資的黃金市場。
作為南京黃金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傑從1999年就開始從事期貨行業,如今他的公司在南京,註冊于天津黃金交易市場,專業從事貴金屬的期貨投資。
“長期對大宗貨品的研究讓我們看到黃金市場的契機,當時雖然國內已經有了紙黃金投資等項目,但明顯熱度偏低,流動性也不好。”李傑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2006年按照香港市場的規定,只要在市場內有註冊的公司都是合法的黃金買賣機構,而大陸則界定相應公司還需要與國內銀行達成資金託管協議,所以當年李傑做的買賣有些冒險,嚴格意義上並不合法。但現在國內的黃金投資品種已經豐富起來,李傑的投資回報也早已翻了幾番。
南京黃金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是天交所的103號會員單位,最近的投資日常紅火,從李傑提供給《瞭望東方週刊》的兩個投資黃金的可公開賬戶可以看出:兩賬戶的投資金額分別為50萬元和100萬元,手續費在1%~2%之間,盈利率都超過了30%。
“除了黃金以外,白銀可能更具投資機會。”李傑介紹。
他給記者看了兩位客戶的交易記錄,其中一位客戶從50萬元資金做到80多萬元,賺了30多萬元,收益率超過60%,還有一位客戶從80萬元做到130多萬元,收益率接近70%。
李傑解釋,這些客戶之所以做得好,主要是恰當地把握了市場機會,一是在銀價短期阻力位及時換手,這樣短期獲利離場後能及時把握住再次介入的機會,避免了回調損失,二是任何時候不做空,保持了較好的市場感覺,三是倉位控制恰到好處。
以現今的黃金價格,購買一公斤實物黃金需要35.7萬元,手續費等整體要超過5%;而購買一公斤的期貨黃金只需要5萬多元的資金,手續費也在千分之八左右,遠低於實物交易,再加上儲存等問題的困擾,所以在李傑看來,“期貨黃金的投資回報率和投資功能遠勝於實物”。
門檻低,回報率大的投資就意味著投資者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李傑坦言期貨市場波動大,隨時有可能爆倉,而購買實物黃金的危險就小多了。
從2008年黃金價格猛漲以來,在李傑處開戶投資的客戶越來越多,“開戶的數量和資金與黃金的走勢是明顯挂鉤的。”他笑著説。
不過上海金交所給出的答案卻有些相悖。上海金交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媒體部工作人員告訴《瞭望東方週刊》:“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絡,雖然金價高漲,但上海金交所的很多"死賬戶"依然沒有甦醒的跡象,長期未從事交易。”
回收金生意紅火全球
銀行只按照市價回收本行發行的金條,而民間大多數的黃金都是以金飾品的形式存在,而普通老百姓搭上黃金這班“高鐵”的熱情,在回收金行業裏得到極致噴發。
上海東方典當行負責黃金交易的虞姓工作人員告訴《瞭望東方週刊》:“現在來典當金子的人非常多,8月28日東方的典當價格為活當270元每克,死當300元每克,不過死當的人非常少,活當比例在黃金典當中佔到90%以上。”
“死當”也就是“絕當”。根據《典當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典當期限或者續當期限屆滿後,當戶應當在5日內贖當或者續當。逾期不贖當也不續當的,為絕當。絕當物品,估價金額不足3萬元的,典當行可以自行變賣或者折價處理,損益自負。
對於急著用錢的市民來説,手頭若有金條或黃金飾品,選擇典當行越來越划算了。因為,黃金的典當價格,在近一年間飆漲了近百元。
2010年6月下旬,國際金價突破了1200美元,上海金交所價格也摸高至270元/克。當時,黃金製品的典當價格在180元—220元。約一年後,2011年7月國際金價突破1600美元,典當行價格也跟著“突破”。成色最好的,一克能當300元,成色稍差的黃金製品,也能當到280元/克。
目前在北京共經營七個典當連鎖的華夏典當,2011年5月其黃金典當業務較上個月增長了30%,黃金銷售更是增長了45%。
華夏典當行企業部總監李春華介紹,一般來説,和房産和汽車相比,像黃金這樣的名品典當業務一般相對平穩,很少有這樣的大漲。但“絕當的金條一拿出來賣,半天到一天就賣掉了”。
到典當行去買金子也成了很多市民的選擇。
想給兒子買周大福福星寶寶的陳琴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普通的是2000多,翅膀能動的那種要超過3000,掂了掂分量也就3克左右,當時就沒買下手。”
趁兒子上學,陳琴自己到典當行逛了一圈,發現那裏的價格十分便宜,千足金才350元每克,這意味著,相似款式的黃金挂件能省下三分之二的價錢。
“無論是曹后村煙雜店的黃金黃牛還是當鋪,大多從事的都是回收金行業。”李傑告訴《望東方週刊》,“國內首飾店的黃金銷售價格要比國際金價每克高80到100人民幣,回收金自然就比國際金價大約低這個幅度,他們賺的就是當中的差價。”
金子本身是沒有新舊概念的,黃牛和當鋪回收了金子後,會委託一些有一定鑄造水平的小首飾廠家,將舊金子重新入爐化了,按照時興的款式重新打造,滿足一部分低價黃金飾品的市場。
國外的回收金也紅紅火火。
東京西部新宿區一家金店的經理説,他最近碰到一件最噁心的事,就是處理一位顧客過世祖母腐爛牙齒上的金冠。
他的同行,東京神田區另一家金店的經理大山近日接待了一位客戶。這名一身名牌的中年婦女一進店,昂貴香水的味道就充滿了整個店舖,她一把掏出 30個設計各異的耳環,放在櫃臺上。她告訴大山,這些耳環是她前夫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全盛時期送給她的。當時日本經歷了自由消費的“泡沫經濟”年代。
“當我把計算器上顯示的20萬日元(約合16640元人民幣)給她看時,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臉上表情的變化,她笑容滿面,説現在就賣。”大山回憶。
40歲的家庭主婦青木律子看到人們都在出售黃金的電視新聞後,賣掉了陳舊首飾,然後買了些家用小家電,“如果金價繼續上漲,我會翻遍衣櫃每個角落,找出更多首飾。”
自然隨著金價的上漲,相關的危險也開始越來越多。根據法國打擊有組織犯罪警察機構OCLCO的數據,2011年上半年法國發生了183宗武裝搶劫珠寶案,明顯高於上年同期的138宗。
OCLCO官員道埃蒂稱,“如果説黃金成為人們眼中用於儲蓄的避險産品,在武裝劫匪眼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