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大宗商品價格大漲 輸入性通脹壓境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美國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推出與否的關口,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再次等待漲價“指令”。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20日在例行發佈會上稱,1至8月,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大幅上漲,帶動進口金額快速增長,進口平均價格上漲14 .5%。天然橡膠、食用植物油、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進口平均 價 格 同 比分別上漲62.6%、39.6%、37.5%、37.0%、33.9%和31.2%。

  “大宗商品進口價格的高漲會直接推高國內的生産成本,帶來輸入性的通脹壓力。”澳新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亞洲總監諸蜀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近期,受歐債危機等事件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但仍處高位,輸入性通脹的影響並沒有明顯減弱。20日,美聯儲議息會議開始召開,分析人士預計美國可能變相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這將刺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在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如果美元進一步貶值,因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基本上是以美元計價的,所以大宗商品的價格在中期內會上升,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主要體現在生産製造業領域,而對消費品價格壓力則相對較小。因為在傳導環節會有稀釋效應,粗加工等中間環節會內部消化一部分價格上漲的因素。

  事實上,輸入性因素被不少分析人士看作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 PI)高企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中金公司此前的分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對國內C PI傳導的速度和程度取決於總需求強弱和國內政策對一些下游價格控制力度。當國內需求較高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國內C PI的傳導壓力相對略高。

  從國內市場來看,當前物價特別是農産品價格上漲壓力難減,一些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産品價格漲幅明顯。商務部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除了蔬菜價格環比下降,36個大中城市主要食用農産品價格繼續上漲。其中,消費旺季到來帶動食用油、蛋類需求增加,豆油、菜籽油批發價格、雞蛋零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2%、2.6%和3.3%,漲幅分別比前一個月擴大1 .5、2 .1和0.8個百分點。

  諸蜀寧認為,未來3至6個月,還需要繼續關注歐債和美債問題的進展,大宗商品中尤其要重點關注鐵礦石、煤礦、大豆、玉米這幾種商品的價格走勢,預計由於國內供給缺口的持續存在,會依然在高位運行。國內供給缺口如果繼續擴大,只能通過進口來解決,這又會進一步推高國際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