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商務部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FDI)的金額達到776.34億美元,同比增長17.71%,其中利用外資並購項目實現了34億美元。
“在世界經濟日益一體化、産業分工日益精細化的大趨勢下,中外企業間的協作競爭和相互參股並購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中國利用外資過去主要是‘綠地投資’,就是新設工廠這類的投資,外資並購所佔的比重是比較低的,去年這一比重僅為3.1%。由於近年來中國自然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外資在中國的並購開始活躍起來,就像我們對國際並購也在趨於活躍一樣,而且這一趨勢會不斷增強,外資並購將逐步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之一。”沈丹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沈丹陽昨日同時透露,雀巢收購徐福記和大眾收購曼恩案商務部已經正式立案,商務部將根據《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對其中涉及到競爭問題進行調查,並且依據經營者集中審查辦法徵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意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綠地投資採用新設工廠的方式容易改變國內的市場供求關係,相對於國內企業來説形成新的競爭對手,民族企業和外資企業難以形成雙贏。由於一般國外企業比較有競爭力,往往受害的都是本土企業。而以並購的方式進行投資,一方面能夠排除一些外資在中國白手起家的不確定性,能夠更加接地氣的同時能夠同原有企業進行優勢嫁接,産生1+1大於2的效果;另一方面,由於並購之後産業參與者的數量沒有變化,供求關係沒有根本改變,但是質量有了提高,這有利於形成良性競爭。
“實際上,並購投資逐漸成為主要外資進入形式也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結果。”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姚枝仲看來,過去由於外匯及居民儲蓄率較低,中國積極採取招商引資來彌補國內的資金和技術不足,採取了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是由於一些地方政府的競爭性政策,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成本非常低,不僅沒有為國內企業帶來技術進步,反而帶來了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不良後果。我國國情變化之後,針對外資的優惠政策逐漸取消,外資開始將眼光投向並購,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外資自主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