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加強資本市場誠信管理 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誠信是什麼?

  從道德範疇來講,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由此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弄虛作假。

  對資本市場而言,誠信同樣重要。

  為何這麼説?因為我們知道,資本市場是充滿各種機會與誘惑的博奔場所,需要通過各種制度安排對證券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進行約束與監督。但是,如果市場參與各方連最基本上的誠信原則都喪失了,那麼再嚴格的社會監管機制都會發生遺漏。而一旦出現問題,最終受害的還是投資者。

  想到今年的綠大地“欺詐門”事件,暴露出的就是資本市場的誠信危機:這家公司自2007年12月21日上市以來,兩次更換財務總監,三度更換審計機構,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間更是五度反復變更業績預報、快報。

  作為一家公眾公司、上市公司,居然如此地變幻莫測,挑戰的是投資者的信任極限。

  筆者認為,在這過程中,企業和仲介機構難辭其咎。為賣出好的價錢,包裝美化是企業準備上市時必做的功課,此舉本無可厚非。然而,如果這種“包裝上市”轉化為“欺詐上市”,就違背了上市公司的根本,撼動了資本市場的基石誠信。

  事實上,調節利潤、虛增利潤等做法在資本市場並不少見。上市前頻繁變更會計報告、營業收入時間點的確認等都可以被企業用來改變利潤,以迎合上市的需要。

  因此,對這種行為,不僅要嚴懲企業,也要嚴懲相關的參與方,如保薦機構、保薦人、會計師等。

  與此同時,筆者想到了在新股發行定價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機構因為某種利益驅使而虛假報價和虛高報價的行為。

  這也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

  筆者認為,如果一旦發現上市公司、詢價機構、承銷商等為了拉高發行價而實施虛假披露、合謀虛高報價,則應當採取罰款、記入誠信檔案、限制其承銷業務等懲罰措施。

  日前,中國證監會召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誠信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就升級建設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等進行工作部署。這是證監會2008年正式啟動運行證券期貨市場統一的誠信檔案以來,進一步加強誠信檔案建設工作,擴大誠信檔案信息覆蓋面,強化誠信監管硬約束,促進市場誠信水平提高的又一重要工作舉措。

  筆者認為,監管層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反映了資本市場規範發展的客觀要求。因為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活動,本質上都建立在主體委託代理、彼此信賴的基礎上,客觀上要求有較好的商業信用基礎和較高的誠信水平作為支撐。

  誠信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誠信表現,是資本市場正常秩序和維持市場信心,促進市場發展的基本依託。如果沒有誠信作為基石,證券的價值很難評估,發行的價格也無法準確確定,投資者更無法公平、公正參與投資。(赤擇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