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際貿易中心再造上海"大碼頭" 助力企業走出去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9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隨著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推進,至“十一五”期末,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已奠定良好基礎、形成基本框架。就目前情勢而言,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市場流通規模擴大,現代化商業模式發展。2010年,上海實現商品銷售總額3.74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70.5億元,商業增加值2860.8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9倍、1倍和2.4倍。

  市場體系建設加強,物流發展水平提高。本市被商務部認定為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醫藥、危險化學品、冷鏈、汽車等專業物流服務能力和A級物流企業總數在全國領先。

  貿易總量不斷提高,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2010年,上海本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3688.7億美元,上海關區進出口總額6846.5億美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近1倍;美國、歐盟、日本和香港等傳統市場佔本市出口64%,對東盟、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出口比重逐步提高,東盟成為本市第四大貿易夥伴。

  吸收外資增長平穩,利用外資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間,上海實際利用外資467.7億美元,比“十五”增長63.2%,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064億美元。財富500強企業已有74家在滬設立地區總部。

  “走出去”步伐加快,跨國經營能力增強。跨國並購加強,2009年至2010年期間,佔全市對外投資總額的50%以上。貿易流通中心地位進一步提升,商貿流通業社會貢獻度加大。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沙海林今年9月8日在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際貿易中心可以在全球經濟活動當中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個話語權和影響力實際上是通過商品流、物質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人力資本的集散)實現交易的國際化、資本的國際化和信息的國際化,從而帶動産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第一,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和基本的框架。另外,上海還有一個傳統,商業文化的傳統。上海歷來被認為是國際經濟或者是國內經貿的“大碼頭”。另外一個優勢就是上海的法治建設比較完備,執法的情況比較好。國際上在這方面讚譽也不少,而且認為我們的行政水平、行政效率比較高,比較規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是上海由於歷史的原因——最貼近市場、最貼近客戶。(記者楊聯民 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