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基金投資的“贖回怪圈”,正引起業內擔憂。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遭遇集體凈贖回;而一些虧損幅度較大的基金卻是規模暴增。
根據半年報數據,博時基金是贖回量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19隻基金均出現凈贖回,合計凈贖回146億份。而究其贖回原因,卻是今年基金業績不錯,反而成為持有人優先贖回的對象。
同樣遭遇贖回困擾的還有廣發基金。今年以來,廣發旗下偏股型基金業績表現搶眼,廣發聚瑞近一個季度、近半年、近一年收益率均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廣發核心精選和廣發策略優選等其他幾隻基金的業績也擠入同類基金前列。但較好的業績並沒有帶來份額的擴張,反而被大批基民贖回。例如,廣發核心精選一季度份額減少29.42%,二季度再次減少9.99%。同期,廣發聚瑞的份額也減少15.26%。
“贖回怪圈”不僅在大基金公司中現身,在中小基金公司方面亦是頻頻出現。
半年報數據顯示,國富成長動力二季度凈值下跌7.05%,在同期股票型基金中排名靠後。然而,該基金規模暴增,二季度總份額達到11.75億份,相當於一季度末該基金總份額1.83億份的6.4倍之多。但與國富成長動力規模暴增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國富旗下業績相對不錯的國富中小盤、國富中國收益和國富潛力組合等則遭到了投資者的凈贖回。
面對“贖回怪圈”,有些基金公司抱怨,老基金業績越好,越快回到保本線,基金被贖回得就越厲害。還有基金公司則是頗為無奈地表示,沒辦法,這就是行業比較普遍的怪象:它就像是股民投資股票,總是很快就將賺錢的股票賣出,以鎖定利潤。而對於虧損的籌碼,則選擇了死守,等待其回本。
也許在很多基金行業人士看來,“贖回怪圈”是普遍現象,無法避免。但在筆者看來,雖然基金申購、贖回是基民的自發行為,基金公司還是可以引導基民跳出“贖回怪圈”,延緩基民的贖回勢頭。
首先,在業績方面,基金公司可以努力提高業績的持續性,建立業績長期上升的記錄。當基金真正形成了市場認可的持續盈利能力,投資者對其申贖的選擇會更為趨向理性和穩定。再退一步講,即便有基民基於落袋為安贖回基金,也會有新基民受良好業績的吸引而加入,兩者相抵,讓基金份額能保持比較穩定。
其次,基金公司應該對業績較好的老基金進行持續營銷,增加對老持有人的服務。目前,基金行業的營銷工作重點是吸引新客戶,對老客戶的服務明顯不足。但事實上,一些業績優異的老基金,可以通過對老客戶的再推廣來取得規模的快速增長。例如2010年中期至2011年中期,華商盛世、嘉實增長、華夏優增等老基金的持有人戶數增加了10萬以上。
因此,當基金行業陷入“贖回怪圈”,基金公司還是得把如何服務老基民、留住這批老客戶作為一項戰略性的工作。也許,當老基民得到細緻全面的服務時,整個行業將可以擺脫這個怪圈。
屆時,基金行業通過申購贖回可以産生“優勝劣汰”機制,即業績好時,投資者繼續持有基金,甚至出現凈申購的現象;而基金業績差時,投資者贖回基金,從而可以淘汰業績不良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