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出手歐債 “陷阱”還是“餡餅”?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10: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目前全球的金融問題與經濟聯絡在一起,因此各方面都鼓勵各國共同探討找出解決歐債危機的方法。歐洲面臨的是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結構性問題,而購買歐債只能解決流動性問題,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央行政策委員會前委員余永定:目前歐元區正處於政策的混亂和分歧之中,德國、法國主導意欲通過危機重塑歐元區的財政紀律,這個時期中國不應該援助個別危機國家。目前歐元區內部的博弈還沒有形成解決歐債危機的清晰路線圖,在這種時候,中國必須等待。如果對個別國家進行援助,可能會阻礙歐元區最終解決機制的達成。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有許多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形式都是好的。多元化要本著長期、穩定、有利可圖、對經濟發展有好處的原則。目前如果簡單地把大量美元資産轉化成歐元的話,不見得是經得起推敲的投資方式。中國應將對美債的投資逐步分散到與中國相關的實體經濟方面,但這也需要美國減少對投資的限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購買意大利國債要從多方面整體考量。從宏觀方面看,歐洲債務危機對未來全球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中國如果購入意大利國債,對穩定市場,解決危機會起到很積極的作用;但從微觀層面看,購買國債不是捐贈,要考慮經濟上的收益和風險。目前,意大利國債價格低,但風險增大。國債體現的是國家償付能力,除了意大利國債,歐洲其他國家的國債也可以在衡量了風險收益之後進行投資決策。從外匯投資多元化角度看,歐洲國家一些國家控股實體的股份也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對待歐債危機,中國應吸取2008年的教訓。歐債問題還在發酵過程中,要中國援手和中國要援手的消息不斷。2008年危機大爆發的時候,中國毫無保留地同舟共濟,領情的似乎不多,反而形成了吃大戶理所當然的感覺。這次應該汲取教訓,不能輕信口頭承諾,要點實在的幹貨,哪怕很少。

  (本報記者田鴻偉整理)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