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大股東惜售預示股市轉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0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過長時間大幅度的調整之後,不僅二級市場瀰漫著地量成交的氣氛,就連大宗交易平臺的成交意願也降至冰點。9月以來,大宗交易平臺總共成交27.11億元,環比縮減一倍;成交折價率更是降至3.5%,不但創下年內新低,也遠遠低於今年前8個月5.52%的平均水平。

  大宗交易平臺成交量降至冰點,大小非惜售是一大原因。老股民常説,“地量見地價”,急速冷卻的大宗交易,是否預示著大盤反彈已漸行漸近?業內人士認為,成交不足除了惜售的原因外,部分套利買方資金的淡出,也是大宗交易冷清的主要原因,現階段市場分歧很大,A股前路仍然十分艱辛。

  大宗交易折價率降至3.5%

  9月以來,滬深兩市大宗交易的折價比例明顯收窄。據財匯金融分析平臺數據統計,9月以來,兩市大宗交易的成交額為27.11億元,對比二級市場21.09億元的收盤價,折價率僅僅只有3.5%,創下年內新低。對比前兩個月數據,今年7、8兩月,大宗交易平臺折價率分別為7.36%和5.08%,遠遠高於目前的折價率;即使以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來看,其941.92億元的成交金額,對比二級市場996.94億元的收盤價,折價率也有5.52%。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幾個月,大宗交易平臺上時常可見超高折價個股,如8月22日,國星光電(002449)在大宗交易平臺以20.01元成交了83萬股,相比當日收盤價24.45元折價18.16%;7月19日,康得新(002450)以20.08元的價格成交277萬股,相比24.1元市場價折價16.68%;7月15日、7月11日,農産品(000061)和永太科技(002326)兩隻個股的折價率也高達16.94%和18.17%。然而這種現象在9月的大宗交易平臺,已基本銷聲匿跡。本月以來,大宗交易折價率最高的個股是億緯鋰能(300014),相比當日收盤價17.81元,折價率也僅有15.83%,而這個水平在今年前幾個月基本排不上號。而大部分個股如兗州煤業(600188)、友誼股份(600827),折價率都在3%左右,即使是包括三泰電子(002312)、聯信永益(002373)和愛仕達(002403)等中小盤股,折價率也多在4%~5%之間。

  實際上,不僅是折價率在降低,9月大宗交易成交額同樣創了年內新低。本月共成交146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2.39億股,成交金額27.11億元,環比下降近五成。對比前兩個月數據,今年7、8兩月,大宗交易平臺分別成交129.33億元和128.73億元;如今,9月已經過半,大宗交易成交額卻只有前兩個月的兩成,實在是有些冷清。

  大盤藍籌股頻現溢價交易

  隨著股改的整體完成,以及大量首發股票的原始股到期解除限售,A股市場的流通盤越來越大,大宗交易逐漸成為了大小非股東套現的主要渠道。不過,近來大宗交易市場的焦點並不是減持,而是大量藍籌股出現了集中的溢價增持。

  9月1日,農業銀行(601288)四次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上,以2.69元的成交價交易了3714.86萬股,而當日農行二級市場上的收盤價僅為2.6元,也就是説接盤方溢價3.46%完成交易。9月2日,農行再度上榜,交易價仍然是2.69元,但當日農行收盤價下跌到了2.58元,這也就意味著當日溢價率達到了4.26%。從交易雙方信息來看,拋盤方均來自光大證券(601788)股份總部,而接盤方則頗為駁雜,分別有方正證券(601901)北京和平裏東街營業部、華西證券杭州學院路營業部、海通證券(600837)杭州解放路營業部、以及長江證券(000783)大慶東風路營業部。

  如果往前稍微追溯一段時間,則藍籌股的溢價成交更為明顯。在8月底到9月初的一週時間裏,大宗交易成交的77隻股票中,有21隻為溢價成交。溢價成交的股票幾乎全部是大盤藍籌股,僅“中”字頭的股票就多達5隻,分別為中國南車(601766)、中國北車(601299)、中國銀行(601988)、中國建築(601668)和中信證券(600030);而包括交通銀行(601328)、招商銀行(600036)、海通證券、興業銀行(601166)在內的金融股,無疑成為溢價成交的主角。其中,興業銀行成交共計80萬股,成交額1843.11萬元,溢價率達到了9.21%;中信證券成交金額超過了1億元,溢價率為9.13%。除了金融股之外,其他行業的藍籌股也紛紛出現了溢價成交,包括西山煤電(000983)、華電國際(600027)、杭鋼股份(600126)、申能股份(600642)、大同煤業(601001)、國電電力(600795)、寧波港(601018)等。

  數據同時顯示,自8月底開始,部分機構開始趁低吸盤。8月31日,申銀萬國兩家營業部總計拋出億通科技(300211)47萬股,接盤方為一家機構專用席位,以2.72%的折價率成交了1175萬元;9月1日,德邦證券上海浦東南路營業部拋出愛仕達190萬股,機構席位以4.87%的折價率接盤,成交額高達2337萬元;9月6日,華泰證券(601688)海門解放東路營業部又拋出120萬股科倫藥業(002422),機構席位再以6.57%的折價率接盤,動用資金7080萬元。

  A股前路依然艱辛

  市場分析認為,9月限售股解禁數量較此前8個月明顯減少,是大宗交易萎縮的主要客觀原因。與此同時,股指的連續下挫,也使得股東惜售心理加濃,導致大宗交易清淡。

  一般來説,股東惜售和增持,都被視作大盤見底的信號之一。回顧大盤去年11月之後的那波跌勢,滬綜指從3186.72點回落到今年1月25日的2661.45點,在此3個月中,大宗交易成交額分別為242.89億元、163.88億元和78.60億元,折價率則分別為6.01%、6.73%和5.57%,成交額和折價率也都呈現遞減態勢。與之對應的是,在今年1月大宗交易成交意願降至冰點後,大盤開始止跌回升,並在3月份站上3000點關口。

  由遠及近,目前大宗交易情況和當時極為相似,眼下急速冷卻的大宗交易,是否也預示著大盤反彈已經漸行漸近?

  在分析人士看來,由於股東惜售並不是大宗交易清淡的唯一原因,因此並不能説明大盤情況將會轉暖。恰恰相反,“目前系統性風險還未釋放,市場對後市的判斷也有很大分歧,之前在大宗交易平臺從事仲介套利的買方資金明顯有所退縮。”據透露,在大小非解禁的産業鏈上,有一個參與主體不容忽視,即專門承接解禁股然後再轉讓以獲取差價收入的買方機構,他們倒手解禁股便能做到數億利潤。不過,暴利行業也難擋股市萎靡的衝擊,如今這種轉手買賣已不太方便操作。“市道好的時候,大小非要價一度逼近9.8折,但是現在受大市影響,大小非解禁股平均折扣率差不多降到了9折左右,最高不超過9.5折,最低折扣甚至只有8折多”,也就是説,這些“過橋”資金從事仲介的套利空間已經很小,“部分套利的買方資金現在已經逐漸淡出”。

  該分析人士表示,大宗交易平臺出現了明顯分歧,一方是大小非不願賤賣,而另一方是接盤資金這個價位卻還不敢買,而這恰恰代表了市場目前對後市的不同判斷。而從目前機構觀點來看,歐債危機再次升溫,全球市場方向如何還是未知數;市場提準和加息預期也依舊存在,A股在內憂外患背景下,前路仍然十分艱辛。